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任务驱动型作文“三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务驱动型作文既要就事论事,又要就事说理;既要有鲜明的态度,又要有深入的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进行材料分析呢?笔者以高二学生写作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为例谈谈看法。
  本次作文的材料是:春秋时期,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鲍叔向桓公推荐了管仲,并甘居其下。桓公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业。要求学生在班级读书会上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的任一人进行评论。
  任务型驱动作文中的材料不是现成的结论,而是写作者思考、立意、挖掘的载体和对象,或者说,材料只承担引出某一问题的功能。解读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时,需有整体意识,着眼于材料整体去把握材料的要素和含义,提炼语意焦点,找准关键信息;不可断章取义,也不必纠缠于细节;对材料进行概括性解读,最好呈现在文章开头。但是,在写作实际中,高中生对材料的处理不尽如人意。笔者经过整理,将这些问题归纳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三忌”。
  一忌开头不引述材料
  作文题里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和“由头”,文章的观点必须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否则,立意就偏离了命题意图。学生甘小倩粗略读完作文题,即匆匆下笔,这样写道:
  读了这则材料,我认为,鲍叔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拥有超凡脱俗的智慧。此乃明者智慧也。
  学生开篇能够亮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文章开篇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材料的引述,读者离开试题,就不知“这”所指为何,这种答题式的写法与材料作文尤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是相悖的。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如果你的文章写得很好,某杂志准备将你的文章刊登在‘人才论坛’上,编辑会将作文材料也粘贴到栏目中吗?”甘小倩不好意思地说“不会吧”,笔者再次引导:“编辑为什么不会呢?”她一时语塞。笔者耐心地引导:“我们写文章必须有读者意识,任何文章都应该是独立的,都不应该有过多的附加条件,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而言,开篇简要引述材料,文章就是一个完整的总体,才不会给读者带来疑惑。”经过修改,原文就变成了这样:
  春秋时期,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鲍叔向桓公推荐了管仲,并甘居其下,桓公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业。在这三人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因为他甘居人下的品质和举才唯贤的胆识。
  笔者首先肯定了她的修改,但从引用材料的角度来看,她基本上是照搬原材料。于是笔者将改文在全班展示,再次引导: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引述。所谓定向引述,就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引述。同时适当用点修辞,既可以避免完全照搬的嫌疑,也可以让语言更为灵动优美。经过笔者引导和小组讨论,就有了下面的文段:
  春秋時期,辅助公子纠的管仲在阻击小白时箭射小白的衣带钩,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其亲信鲍叔认为管仲是贤才,便不计前嫌地向桓公推荐了管仲,并甘居其下。在这三人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因为他甘居人下的品质和举才唯贤的胆识。
  修改之后的文段叙述简洁,自然提出文章中心论点,以浓缩的语言对材料进行高度概括,达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开头简要概括材料、点明中心论点的目的。
  二忌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与其他作文要求一样,观点必须鲜明、突出,来不得半点含糊。学生李新宇这样写道:
  翻开历史的书卷,我们了解了齐桓公、鲍叔和管仲。我欣赏齐桓公王者的风范、任人唯贤的智慧;我也欣赏鲍叔的慧眼识珠与知人善任,欣赏他容人的雅量;我也欣赏管仲良禽择木而栖的胆识和满腹才华,最终成就自己的一世英名。
  片段紧扣了材料中三人的特点和品质,这些均可作为本次作文的立意或中心。但作者含混的观点,让读者无法理解“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笔者指名其他学生对这个文段进行点评,有学生说“文段是面面俱到,但实际上是一面也不到”,有学生说“作者的观点到底是什么,只有作者知道,反正我看不出来”,有学生说“新宇同学到底欣赏谁呢?”笔者便让学生回归写作要求“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的本质:无视写作要求,导致中心含糊、不明确,对三人平均用力,就使文章的中心不鲜明、不突出。
  笔者再次归纳: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开篇亮明的观点必须鲜明有力,必须突出材料主旨,必须紧扣写作要求。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原文被改成这样:
  翻开历史的书卷,我们了解了齐桓公、鲍叔和管仲。三人中,我最敬佩齐桓公的王者风范。所谓王者风范,就是濒临困境而能不计前嫌,胸怀天下而放眼四海。正如齐桓公之于管仲,不计一箭之仇,为宏图伟略而既往不咎,放下前嫌任用管仲,终究成就自己的一代霸业。
  三忌观点与材料脱节
  材料作文最忌观点与材料脱节,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是如此,如果作者观点不与材料有机衔接,即使观点取自材料,也会让读者感觉突兀。在写作实际中,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道出曹孟德对贤才的渴慕,“三顾频烦天下计”写出刘备对诸葛亮的礼遇。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股肱之臣的辅佐,时代的洪流不会缺少弄潮儿的身影。管仲的谋略是齐国称霸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这名学生的观点的确来自作文材料,但前面两个引用与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让读者感到突兀。笔者便这样引导学生:“命题者给我们提供材料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都能答出“是让写作者立意用的”;笔者再次引导:“除了供写作者立意之外,还有其他作用吗?”学生一时语塞;笔者第三次引导:“任务驱动型作文讲究就事论事,大家想一想,还有其他作用吗?”学生很快醒悟:在写作中,要尽量把材料嵌入文章中,这样,既体现了文体特征,也让自己的观点有所凭借。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把材料中孔子的话嵌入文章中,以串联起前文与观点,前面的片段就变成下面的内容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道出曹孟德对贤才的渴慕,“三顾频烦天下计”写出刘备对诸葛亮的礼遇。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股肱之臣的辅佐,时代的洪流不会缺少弄潮儿的身影。孔子曾叹道:“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从管仲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古人对于人才的重视和欣赏,因为齐桓公对管仲的重用,管仲的谋略终成为齐国称霸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要避免引文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审视自己提出的观点与原材料之间的关系,要让读者从文章中发现:作者的立论是有根据的,是站得住脚的;作者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是有机联系的。
  任务驱动型作文贵在就事论事,就事说理。这就要求写作者对材料合理利用,一定要让自己的观点来自材料,一定要让说理围绕材料进行,一定要杜绝脱离材料、另起炉灶的写法。
  (作者单位:鄂州市葛店高中)
  责任编辑  吴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2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