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要注意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正确合理的处理和教育方式,使得教育达到真正的育人效果,对孩子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育人  积极影响  良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2-0119-01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要注意以下“三忌三宜”。
  1.忌“厉声呵斥”,宜春风化雨
  在我们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总会出其不意地发生一些事情,如果当时自己手头的活正忙,我们难免会突然发火,或者有些老师性格比较暴躁,当遇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会对孩子大喊大叫,厉声呵斥,指责他们的错误。这样的教育,当时是很有效果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孩子们大多会乖乖地耷拉着脑袋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表面上看,他们听话了,顺从了,可是能够看出他们更多地只是受到了惊吓,只是对老师暂时表示顺从。可是,每次发生一件事,都是有特定的原因,根据这些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仅仅“平息了战火”就算是完成一件任务,认为这时候没事就是万事大吉。从而错过教育学生的一个有利时机。
  我们面对的孩子正处在身体和心理慢慢发育的阶段,他们还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当我们极为失态地“河东狮吼”时,孩子的不良行为是被阻止了,可是,他们对这种教育方式是反感的,是从心底里抗拒和不认同的,暂时的屈从不等于打心底里接受你的言论,他们会把你的话当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一阵风,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会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有些时候会用沉默来对你表示反抗和不满,那我们的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几乎成了对牛弹琴,甚至阴奉阳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使得教育完全失败。可是,换一种方式,无论自己有多忙多累,教育孩子的心情有多迫切,都请低下声调来,用温和的声音,轻柔的语调来询问和处理,有道是“有理不在声高”,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感受到大人的威严、沉着,在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话语中,平息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情,反思自己做法的不当之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尊重与要求之间存在一种“数学依存性”,也就是1份要求要有10份的尊重为基础,处理孩子的问题也是一样。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他毕竟是孩子,处理错误要能够扶植孩子,巩固、鼓励孩子优点的基础上进行。当你想到孩子的优点,他的错误就会在无形中弱化,自己的态度也就随之发生变化。而作为孩子,他们同时也感受到老师是和自己平等相处的,从而愿意听老师的“训话”,明白老师的教导是正确的。此外,如果常用温和亲切的低声语调和孩子说话,能增加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也可以培养孩子和老师交流的信心,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忌动辄打骂,宜晓之以理
  有一句俗语“常骂不惊,常发不怕。”我们教育孩子,不能粗暴地动不动对孩子进行打骂,是的,挨打会疼,会长记性,可是,如果挨打变成了“家常便饭”,这些孩子在“久经沙场,千锤百炼”之后,就会成为“软硬不吃,刀枪不入”的硬骨头,当孩子出现这些可怕的迹象,再改变教育方法,就已经晚了,孩子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严重的伤害,同时老师的尊严也在孩子们的心中完全丧失。对于有的比较皮的、性格开朗的孩子,可能比较快地恢复,一节课或者几分钟后就又活蹦乱跳了,可是对于比较内向和脆弱的孩子,所造成的影响和伤害会是长久的甚至是终生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丰富的情感世界,有自己小小的自尊心,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意识。我们教育孩子,目的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从行动上改正,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自己产生改过的要求和愿望,只有说理教育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可是,不打不骂也不是绝对的,绝对不打不骂,不能碰“小皇帝、小公主”的一根手指头,也会使一些孩子摸着老师的脾气,完全不怕老师,从而不听话,调皮捣蛋严重,适当的体罚是有利于孩子反省自己的错误的,但是不能常用,也不能过度用,只要能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可以了。有句老话:“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这话谁都听过,谁都明白啥意思,虽然我们面对的孩子,他们是还小,可是,他们也是人,也是要面子的。卡尔.威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宽容和赏识,而严厉的责备会使天才夭折”。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能够自信、自立,可是我们要知道自尊是基础,没有自尊,自信和自立便无从谈起,成了无源之水。再者说,敲几下,骂几句,孩子就能够马上变得聪明,变得懂事,变的乖巧了吗?除了能让孩子脑子短路和害怕,恐怕真的没有大的作用。那么明知没用,还这样做,就是老师不明智,不知变通。说到底,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还是管住自己,不能一个冲动刺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留下去不掉的伤痕。
  3.忌高高在上,宜平等相待
  我们要学会放下架子和学生交流。一直以来,许多老师认为只有学生怕自己才会听话,但是,那種听话,只是表面的顺从,甚至有内心深处的反感。作为老师,只有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大朋友,时时刻刻关心孩子,发现孩子的点滴变化,多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谈心,分享他们的快乐,倾听、化解他们的苦恼。可是,放下架子不等于完全丢弃老师的尊严,这位大朋友是关心孩子的大朋友,是宽容孩子的大朋友,但也是宽严有度的大朋友,否则,放下架子就成了放任和放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9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