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的“三法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大难点。故而,我潜心研究课堂教学,结合理论,摸索出音乐欣赏教学的“三法宝”,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模仿;直观;实物
内容:新课标写道:“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专注聆听音乐已有一定的基础。但音乐视野不宽,体验感受与探索表现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那如何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呢?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我通过平时训练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全体参与,外静内动,热而不闹,对这节课的教学给予了有效的保障。
刘天华的二胡曲《空山鸟语》,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课的聆听内容。该曲通过描写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赞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接着,以“人”的形象出现,这个形象贯穿于全曲,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结合,宛如“人”在美丽清新的自然中怡然自得地观赏、逗引着鸟儿,人声、鸟语交融在一起。第一、二段音乐清新活泼,气氛活跃。第三、四、五段运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尾声部分再现一段旋律,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法宝一:身体律动模仿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专注聆听音乐已有一定的基础。但音乐视野不宽,体验感受与探索表现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那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充分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我以这一节《空山鸟语》为例,展示这节课的一些成果:本节课,教师针对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尝试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聆听并感受音乐。
片断(1)准备阶段:初听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请你们边听边随着音乐律动,并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播放《空山鸟语》引子、第一、二乐段)
学生表现:听着音乐,有的闭上眼睛,身体却跟着音乐轻轻摆动;有的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很投入的样子。
片断(2)展开阶段:感受引子
师:乐曲前面的这部分就是《空山鸟语》的引子,表现的是宁静的大山。(板书:图谱,及哼唱引子旋律)设问:这么安静的大山,你们说小鸟会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小鸟在睡觉,还没醒过来。
师:那小鸟是怎样睡的?谁能做一个小鸟的造型?
学生表现:做出各种各样的小鳥造型。
师:太棒了!小鸟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睡得可香了。谁愿意站起来做大树妈妈?
学生表现:站起来做各种各样的大树造型。
师:大山里除了有树,还有什么呀……
学生表现:七嘴八舌地说,有花、小草……
并做出相应的造型。
师:请你们把引子的音乐表演一次。
学生表现: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或大树、或花朵、或小鸟……),随着音乐,展示了一幅深山幽谷的美丽图画。
以上所述是基于新课标中指出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没有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而是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赏听音乐。孩子们迅速进入了听音乐的意境之中,或摇头晃脑,或比划着手脚,或如醉如痴地享受着音乐。以自已特有的方式感受并表现着音乐主体,和音乐融为了一体。
法宝二:图谱直观教学
片段(3)展开阶段:感受第三四五乐段
师:从你们的表演中,我感受到你们和小鸟已经是好朋友了,现在有更多的小鸟也想和我们一起玩。(板书;图谱)有美丽的花喜鹊、会唱歌的黄鹂鸟、可爱的小燕子、还有其他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播第三、四、五乐段音乐)
学生表现:聆听音乐自由表演小鸟。(音乐停,摆结束造型)
师: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画面。太精彩了!
(初步发掘各种鸟的神态,并摆造型互相评价,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并奖励小鸟头饰。请戴头饰的同学听到小鸟的叫声就站到凳子上表演,其他同学把自己的小凳子当成小树桩,围着自己的小树桩飞翔。)
学生表现:听着音乐,按照自己的角色表演,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二年级上来,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采用图谱进行直观教学。另外,音乐毕竟是抽象的,它带给人的情感和情绪上的体验,只有学生通过身体行为,才能向大家表达出音乐带来的这种朦胧的内心感觉。所以,采用图谱进行直观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音乐。同时也采用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通过教师语言的引导,把千姿百态的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出来。把两幅美丽的“空山”和“鸟语”的画面表现出来。
法宝三:引实物进课堂
片断(4)拓展阶段:品味二胡
师: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它的外形看上去很简单,却能演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二胡,(出示二胡)请大家摸一摸、拉一拉。
学生表现: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看到二胡,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眼睛紧紧地盯着二胡,并轮着拉一拉,兴趣盎然。
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二胡这种乐器,但亲手摸一摸的,绝大部分也都是第一次。所以为了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我把二胡实物引入课堂,让学生亲手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生动地感受二胡特点并品味二胡的音色。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兴趣。
综上所述,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注重让学生“侧耳倾听”,培养并巩固听音乐的好习惯。其二,“行”为实践,培养学生在聆听音乐中表现音乐。有这样一句哲言:“听到的,过眼云烟;看到的,很快忘记;经过的,深深刻在心上”。因此,我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与实践,培养他们不仅善于运用耳朵去聆听音乐、体验音乐,还能用自己的动作、体态等将内心的体验表达出来,从而达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目的。其三,我把知识的渗透揉进了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另外,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美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 5114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8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