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活“代入感” 让低学段语文教学在情境中求高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就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激活学生“代入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教学过程的浑然一体、实践活动的情趣盎然、要素落地的自然熨帖方面阐释了激活“代入感”的教学效应。与此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在低学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挖掘和运用情境,激活学生“代入感”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低学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8-0054-02
  引 言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按照“宽泛的人文主题”和“清晰的语文要素”组织编排单元结构,统筹规划小学语文训练目标,让一线教师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也使语文教学更加有章可循。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因为关注了教材本身,一心追求语文要素的落地,而忽视了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把握。近两年,笔者一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发现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高输出,低回报”现象依然存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那种好玩的天性,对游戏的兴趣及言语表达方式等,都极力彰显着他们内心对游戏的喜爱。因此,在低学段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活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由教学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改变学习状态,与学习真正融为一体,是当下低学段小学语文课堂追求高效的一种有益尝试。
  一、“代入感”的教学效应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将低学段语文教学与情境创设结合起来,以此赋予学生“代入感”,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可以说,运用情境创设激活学生的“代入感”,让教与学的过程浑然一体,让语文实践活动情趣盎然,让语文要素的落地自然熨帖,是语文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1.让教学过程浑然一体
  “代入感”基于情境而存在,离开了情境,“代入感”只能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学生内心,达不到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以贯之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代入感”,让整个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浑然一体。在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复习鞏固活动课中,笔者创设了以春游为主题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时,笔者以语文园地中的公园导览图为春游路线图。首先,让学生前往“咨询处”询问门票价格,以此回顾本单元口语交际的部分内容(说话时要运用恰当的语气)。其次,以答题闯关获得免费门票为情境,鼓励学生参与生字书写、词语认读、字形辨析等挑战活动,以获得“游乐园门票”。最后,在“游玩”景点时,笔者创设诗词大会情境,带领学生回顾古诗二首并拓展有关春天的诗句;在回顾本单元句式的基础上,设计看图说话的练习;创设“露天剧场招聘演员”的情境,以此复习本单元的朗读训练,并运用方法实践。春游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学生的“代入感”十足,整个情境的创设实现了教与学的同构共生。
  2.让实践活动情趣盎然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么,课堂中如何让语文实践活动变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兴趣盎然?情境创设的价值就在于使学生产生“代入感”,教师可将语用训练蕴含在情境中,这样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就相对容易开展,同时,也能让课堂变得情趣盎然。
  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教学为例,这是一个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奇妙的想象”。在教学时,教师可创设“想象岛”的情境,邀请学生畅想“想象岛”的神奇世界,激活学生的探险“代入感”。课堂伊始,教师可播放《天空之城》的片段,以新奇的梦幻世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险的“代入感”,随即出示“登岛”提示:“同学们,欢迎来到想象岛,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是那么奇妙。你看,想象岛国王带来了两个故事,进入想象岛的密码就在其中……”在这样的情景创设中,教师引导学生自读习作例文,使学生发现两篇习作例文运用了不一样的想象方式。在发现例文特点后,教师塑造了想象岛国王的形象,以国王交给学生任务为情境出示语文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随着“代入感”的不断激发和增强,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学效果也由此得到了提升。
  3.让要素落地自然熨帖
  苏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许红琴老师在讲座中说道:“语文课要‘接地气’,课堂教学中要让教学内容‘软着陆’。”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代入感”,就能自然、圆融地呈现和落实语文要素。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就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情境创设进行了思考与研讨。教师们认为可以创设“亲人哺育我成长”的教学情境,开展“家的故事”“一起过节啦”“飞上彩虹桥”三个主题学习任务,让单元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综上所述,“代入感”对教与学过程的一体化、语用实践活动的情趣化、语文要素落地的自然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了“代入感”,就能产生“此人为我所识、此景为我所见、此事为我经历”的身临其境之感,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得到大大的提升[1]。
  二、“代入感”的策略挖掘
  事实上,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代入感”,以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或已有经验,达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目的,如词语的理解、句子的朗读等。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在低学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挖掘和运用情境,激活学生的“代入感”呢?笔者认为可以在还原、丰厚、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激活“代入感”。
  1.还原情境,在洞察单元主题时激活“代入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大特点在于它按照“宽泛的人文主题”和“清晰的语文要素”双线组织编排单元。因此,在激活学生“代入感”时,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宽泛的人文主题上寻找突破点。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教师仔细研读教材之后可以把该单元的主题确定为“自然·四季”;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师就可以把“大自然的秘密”作为单元主题;同样,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以以“家乡”为主题开展情境创设。在确定了单元主题后,教师就能在这个主题上思考还原情境。
  以部编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此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虽然这四篇课文体裁不同,但课文都表现了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基于此,教师就可以还原春游的情境,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以往春游经历,还原春游情境:“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诵读了古诗两首,跟着小朋友们一起找哇找哇找春天,在开满鲜花的小路和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中,了解了春天的美妙。春天到了,小朋友最喜欢什么?”由此引出春游语文实践活动。紧接着就开始“游览”景点,教师可把景点的特点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起来,如举行“湖心亭诗词大会海选”“露天剧场招募演员”“泛舟湖上美景美文創作”等活动。在一系列贴合学生的春游经历的活动中,学生发展了语言能力。
  2.创设丰富的情境,在重整教学内容中激发“代入感”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诚然,那么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把苍白的知识变成生动立体的形态,让教学事半功倍呢?教师不妨在重整教学内容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代入感”。
  以上文提到的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研讨为例,教师们认为可以创设“亲人哺育我成长”的教学情境,以“家的故事”“一起过节啦”“飞上彩虹桥”三个主题学习任务,重组单元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代入感”。在“家的故事”的学习情境中,在游戏“我说,你指”的活动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正确认读有关人体的词语,了解相应的人体部位,以此完成语文园地四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在朗读叙事诗《夜色》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读懂诗歌的意思;在朗读《静夜思》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在“一起过节啦”的学习情境中,教师首先可带领学生品读《外婆的端午粽》,学做粽子代言人;随后开展“节日大观园”活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朗读儿歌《看花灯》《爷爷为我打月饼》两首儿歌;最后开展有关传统节日的系列活动。在“飞上彩虹桥”这一情境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朗读《彩虹》,使学生通过绘画、积累、朗读、想象等方式感受亲情;再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交流生活中开心、高兴的点点滴滴,尝试对家人表达自己的爱。
  可见,教师重整教学内容,在立足原文本的基础上跳出文本,用各类教学情境,直面学生的内心世界,将“代入感”运用到教学现场,能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有效地发生。
  3.创设情境,在链接真实生活处唤醒“代入感”
  创设情境应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或者是熟悉的内容,如果创设的情境远离学生的真实生活、知识与经验,就无法起到唤醒学生“代入感”的作用,反而会起到阻碍作用。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秋冬季节流行性感冒多发的情况,创设随同医护人员一起消灭病毒、收集爱心能量值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可以导入流感科普视频,激发学生的“代入感”,塑造卡通医护人员阿尔法战士,鼓励学生同阿尔法战士一起“抗击流感病毒”。紧接着,课堂上呈现三个板块内容:板块一,积累表示味道、口感的ABB式的词语。该板块以词语宝宝被围困的形式进行,学生读准音就能解救词宝宝;版块二,辨析形近字,并能在语境中区别。该板块以“火眼金睛抗病毒”的形式,让学生在辨析中学会区分形近字;板块三,会用部首查字典,了解一些本身就是部首的生字。该板块以利用工具消灭病毒的形式展开。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疫情开展,链接了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结 语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低年级作为小学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好感度,提升课堂教学与低学段学生天性的贴合度,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原、丰厚、创设情境,促使高效课堂的落地,是激活学生的“代入感”最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唐晓芳.阅读教学,需要“代入感”[J].小学教学研究,2019(22):48-51.
  作者简介:廉康炎(1993.2—),男,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8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