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背景下的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加快工科人才的培养,加快新兴工科专业的建设,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提出了校企联盟与生产教育即产教融合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形成政府、企业、行业与高校“四位一体”,高校、教师、企业与学生“四方互动”的全新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机制,实现学生的定向实习与人才的定向培养,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为校企联盟和全省乃至全国的生产教育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新工科 校企联盟 产教融合 复合型工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教学体系改革
  “四位一体”的模式构思。把校企联盟、产教融合作为学校建设的主线,形成多主体育人机制,建立跨学科交融的新型教学组织机构,即打破学科间、专业间壁垒,形成“以目标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导向”的四位一体模式的教育教学模式,贯通地方企事业单位与学校资源共享、共建平台、协同创新,形成产教融合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院校是新工程学科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将新工科的内涵培养与发展规律认识明确,将“四位一体”逐渐 融入到高校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改革模式的机制之中。
  2创新探索校企联盟与产教融合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新模式
  以生产实际环境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第二个生产实践课堂的构建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实际的生产活动当中,学生通过实习、实践等形式实现了产品生产流程与教学任务一致,建立真正的“产中教、教中产”,加强了素质和能力培养,还可以通过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内涵、价值观等形式让学生接受职业的熏陶,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质的学生,同时企业向学生提供科研课题和毕业设计课题等,加强高校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复合型工程人才。
  基于校企联盟,深化产教融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基于校企联盟,深化开展产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一体化课程以生产产品流程为学习载体,随着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我们可以成功转化典型产品的生产流程,寻找典型的产品,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才能将教学内容,慢慢转化成“不同层次教学的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践课的生产与教学的结合”,真正实施“教学场地的车间化,教学内容的工作化和教学项目的产品化”,从而培养适应现有技能和创新复合研究人才即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实现校企联盟促进产教融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
  3创新教学实践平台,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跨学科交融的新型教学组织机构。产教融合平台的建设,是促进多智能主体知识、技术、管理甚至资本要素参与新工科建设。在高校内的协作和校际合作方面,关键是整合高质量的实践教育资源,促进知识与技术的跨学科和跨专业融合;在科教融合与产学合作方面,关键是要在知识技术要素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实现管理乃至资本要素的一体化。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平台的基本职能,通过平台将工程理论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提高工程教育人才供应与行业需求之间兼容性的同时,让学生可以边学、边做、边思考。
  双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的发展。校企联盟与产教融合必须有较强的双师队伍,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派遣教师带学生参加实地实习或者挂职锻炼的一些形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实行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聘任制,采用开放式的教师聘任思路,鼓励制造型企业一线技术或管理人员来校讲授实践课程,派出教师到企业接受各种技术和资格培训,高校教师将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的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4结语
  在新工科大背景下,推动校企联盟、深化产教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面持续深化改革,紧跟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建立长效的产学合作机制迫在眉睫,建立“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高等院校要根据社会的变化以及社会的需求,遵循市场需求规律。共同确保新时期校企联盟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新做法的新时代特征,满足新时代人才需求和新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鐘登华.立足新时代培养一流新工科卓越人才[N].光明日报,2017-10-31(13).
  [2] 孙同福,许瑞波等.基于新工科建设的“产教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
  [3] 孙瑞宝.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9).
  [4] 李玉倩,蔡瑞林,陈万明.面向新工科的集成化产教融合平台构建——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8(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1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