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我慢慢地靠近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送教上门”是特殊儿童能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课堂,通过教育者的教育和帮扶,可以让每个折翼的天使能感受到他人的关爱,让其家庭感受一份暖心、一份精神的慰藉。
  源于送教上门,我认识了黄雅凤和黄光旭这特殊的姐弟俩。
  黄雅凤和黄光旭姐弟俩家住大安镇双白果树村,命运之神对这个家庭没有丝毫怜悯。姐姐黄雅凤今年12岁,智力低下,不能言语,走路时一脚高一脚低,穿衣吃饭无法独立完成。弟弟黄光旭今年7岁,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无法行走,不会说话,还伴有听力障碍。姐弟俩都属于重度障碍,是我们组送教上门的对象。
  初见黄雅凤时,她就站在宽敞的院场边,双眼直愣愣地盯着我们这些陌生人,嘴边还留有口水印。我们叫她名字,她似乎没听见,抑或是畏縮,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去。弟弟黄光旭则坐在椅子上,妈妈在给他喂饭。他们的妈妈看到我们,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愣了半晌,端着碗前来和我们打招呼。
  来之前,我们从村委会干部那里得知,他们的妈妈也是智力障碍,从她的面貌上,我们能看出她的智力水平并不高。听到我们来了,家里年迈的爷爷和矮小驼背的奶奶赶忙从里屋出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一家三口残疾人就在眼前,我的心酸了、眼湿了!我更深感这个家庭命运的悲惨。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干苦力当瓦工的爸爸也会老去,那时的姐弟俩将来该怎么办?我沉思着……
  我们开始对黄雅凤进行《智力障碍儿童个别化评估》,刚开始时,她不愿和我接触,我原先预设的评估计划也无法进行下去。为了以后对她长期送教,我需要想办法和孩子接触,让她不怕我,能和我待在一起。我将带来的面包、糖果一一摆在板凳上,试图吸引她的注意力。果然,她看见这些,视线集中了过来。我把其中的一袋面包交给她,她怯怯地接过面包,双手用力地撕扯面包袋子,边吃边瞅我,就这样,第一次送教在多次食物的“助攻”下勉强完成了预定任务。接下来,我们又对黄光旭做了《智力障碍儿童个别化评估》,评估数据主要从我们和家长的交谈中获得。
  随后,我们为爷爷奶奶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听着我们对政策的宣传,老人家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我们把带来的洗衣粉、牙膏、牙刷、肥皂等生活用品送到他们手中,叮嘱他们在家里可以尽量教黄雅凤学洗衣服、刷牙。两位老人不停地向我们道谢。
  在之后每月两次的送教中,我都没有见到家中早出晚归干活的顶梁柱父亲。每次送教,我都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山大,一个父亲能这样顽强地面对生活,我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更要将心比心为他们想想、尽力多教他们孩子一点生活能力、给他们的将来多一份保障!
  在给黄雅凤送教的课堂上,我们给她配送了课本,给她上《生活语文》,教她认识手、眼、口、耳、脚等,同时进行发音训练和交流沟通训练等;《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她唱数1~5,教她认识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她一起做手指操、跑跳运动等,训练她的精细动作、粗大动作。为黄光旭做肢体康复是必须的训练,帮他拉伸肌肉,使他下肢肌肉能力逐步提高,为了方便训练他走路,学校给他配备了助力器。每次给姐弟俩送完教临走时,他们的奶奶都会真诚地对我们道谢:“多谢老师们!要不是你们定期给这俩孩子上课,估计他们这辈子就无法上学了!”看到姐弟俩的变化,我们心里也充满着温暖,更加坚定了我们送教的信心与力量。
  在一年多的送教过程中,姐姐黄雅凤有了明显的变化:时不时地会喊“爸爸”“妈妈”;我们给她上课时,她也开始动手涂鸦了;我们和她做游戏时,她会“啊啊”地发音了。弟弟黄光旭拄着助力器也能慢慢地拖动脚步走几步了……看到他们的变化,我备感欣慰。
  特殊教育是慢的教育,我们慢慢靠近有着这样或那样障碍的孩子,孩子亦在慢慢变化。我们所做的这些都是收效甚微的,或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他们的残缺需要我们去慢慢弥补;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我们的前行使他们感受到了温暖,更看到了希望。
  作者单位:宁强县特殊教育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0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