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家庭教育在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导向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霞

  摘 要:人的性格及学习习惯受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其中家庭教育是教育学习的第一站,是别无选择且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重视家庭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顺利感受和适应学校的管理方式,从而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家长;家庭教育;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2-01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91
   家庭是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正是千万个家庭构成了社会大家庭。而且,家庭是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并且,做好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准则,对于促进学校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家长要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及时了解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教育需求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要积极配合学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管理的导向作用,尊重孩子在成长中的合理需要和个性特点,与学校、社会共同发力,形成管理和培养合力,共同创设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纠正管而不当、教而不当的弊端,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导向性和有效性,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补位提效。
   一、家长努力做合格的监护人
   一个教师面对着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这的确容易出现难于管理的情况。青少年又是祖国的未来,当他们做错事时如何教育批评也成了难题。碍于种种原因和不利因素,家长必须要做合格的监护人。某种程度上讲,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需要在无知和错误中寻找摸索正确的事情、标准的做法。学生尚处于成长期,他们对未知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一些危险物品不能疏于防范,例如管制刀具,这类危险物品是禁止携带入学校的。监护人的作用不光是对身体安全上的保护,更重要的还有对心理健康上的关心照顾。近期的数据调查发现抑郁症患者数以亿计,家长应该注意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日后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要在他们的性格未定型之前,进行心理疏导,将潜在的问题及时化解,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可以安全、快乐成长。
   家长还要与教师携手并进,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管理。多数家长总是以工作繁忙为理由,缺少陪伴孩子的时间。这种做法是爱与责任的缺失,无助于学业发展。教师应寻找一个恰当的机会,走进他们的家庭真诚沟通,分享优秀的家庭教育管理方式,给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而不是认为学费交出之后,一切事宜都由教师处理,切忌疏远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教师的教育取代家长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双方应携手配合为学生创建出一个在校有教师教育、在家有父母监督的学习模式。教师与家长友善配合,才可以把拟定的计划顺利的付出实际行动。
   二、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做好榜样引导
   可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但在现实中,大量存在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家长的教育方法不科学,家长的教育水平不高,家庭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致使一些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以偏概全、重智轻德、无限制溺爱或冷酷式管教等错误方向,制约了孩子的顺利成长和发展。所以,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学习,成为孩子的榜样。当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中后,家长不能处于业余娱乐的状态,要让孩子看到生活中到处都需要学习。家长要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把负面情绪扩展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暴躁的脾气会给少年儿童产生心理阴影。因此需要家长需要和学生一起学习,要注重言行身教,把家长博学多识的形象树立起来,对于孩子提出的“十万个为什么”能够细心回答,向着高雅的文化前进,树立一个励精图治的人生目标。
   三、走进学校,联合邻居,做好家庭教育
   达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家长的作用很重要。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或是为了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建立贯穿于人一生的学习目标、持续的学习过程。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以身作则,给孩子展现学无止境,主动探索新鲜事物,追寻知识的脚步拓展到多个领域,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试着阐述一些观点性语言,并自我反思,不固守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
   此外,家长不能对学生在班级里的学习情况一无所知。家长要积极利用校园开放日的机会,或是利用空闲时间走入学校生活,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方式,参考教师的教学方法,倾听前排学生和后排学生对学习的不同看法,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理论,然后再去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邻家孩子的动向极容易给孩子带来影响,家长可以预先沟通邻居,商量共同建立家庭教育的方案,制定统一时间,避开一家孩子玩耍一家孩子学习的情景,让他们相互照应,使用竞争的方法激发对学习的渴望。
   四、制定家规,发挥家庭教育的导向功能
   家庭是每个人温馨的回忆,它带来的温暖和保护是完美的。但不等于说一个家庭可以不用管理,随心所欲的放纵。那样只会把家庭环境变成乱七八糟的局面,不仅会减少邻里朋友的来往,且学生居住在杂乱的房间里也无利于学习和发展。因此制定一份积极健康的家规是必不可少的,可号令全体成员一起遵守,按时作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无论是曾子杀猪还是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在告诫家长,应做一个言行一致,且时刻为少年儿童的成长着想的合格父母。千百年前的故人尚且知晓这种道理,我们更应当传递这种美德,把古中华的遗风流传到每一代人身上。当学生离开家庭走入学校后,事先有了练习和行为習惯,可以给教师减轻教育管理工作上的阻碍,学生也因为有了预先的经验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五、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校教育
   在孩子的特长发现和培养中,家长要积极引导,教育孩子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爱好和特长,其实科学家、文学家、城市居民、乡村居民都在一个位置上发挥着作用,做着不同的贡献。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和合理的培养,使之成为一项技能,让孩子在家庭中崭露头角,来到学校班级中也有可能上升为优秀成员。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可盲目地给孩子报补习班。孩子不一定清楚自己潜在的兴趣爱好,发现不了哪种艺术课目有吸引力,这时候家长可以通过举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得知。首先,家长应引导孩子注意时间问题,认识自身需要在少年阶段发挥这个年龄所具备的优势,告诉他们一个人在5-12岁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利用这种记忆,利用少年时初生的力量多加学习知识。这样就能让孩子具备想去学习的意识,然后再给孩子有选择的报考补习班。同样,在学生管理中,教师要积极配合家长,营造出一个实力至上的课堂环境,促使每位学生怀揣着力争上游的心态,而不是攀比成风。针对那些在某个领域有所特长的学生,要给出足够的发挥空间,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去寻找自身的特长,最终体现出每一个学生求学的价值。
   六、客观公正,学会宽容
   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家庭基本只有一个孩子,对于孩子的溺爱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做错事情没关系,要多满足他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没有及时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加以纠正。这样导致一些孩子形成了错误的观点,行为出现了偏差。对此,家长应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公平公正的一面,明察秋毫,判定是非,溺爱程度不能无限制的扩展,也要告诫孩子知道做人做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使他们理解其中的含义。
   微笑的力量远大于愤怒的责骂。同住在一栋小区,一些家长有着邻居也能耳闻的教育方法,严厉固然是好事,尊重和宽容也是不可或缺的;宽容是一种美德。家长眼中简单易做的事情,孩子可能会“绕道取食”使用了复杂的办法,这时候不要随机严酷的批评他的愚笨,而是采取理解和包容的态度,耐心进行讲解。严厉的批评易造成沉重的打击,而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分享来自父爱或者母爱的呵护,帮助他们有信心的去改正错误,一次善良的宽容其作用效果是深远持久的。
   七、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每位家长拥有自己的童年故事,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该能想象到他们内心会有怎样的反应。凭借成年人敏锐的观察力,判断他们能接受多少事情,而哪些事情还不能够处理,要做到合理的分析。童年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偶像,少年儿童常常对奥特曼、孙悟空等造型玩具乐不释手,心理是希望拥有超凡的能力,梦想成长为一个惩恶扬善的英雄。对此,家长不能着急告知现实并不存在,而应在深入的沟通交流,掌握时机后行动。
   综上所述,尽管个人的成长多半来自在社会中的经历,而最初是从家庭教育开始这漫长旅程的第一站。注重家庭教育,其产生的作用也是极其深远持久的。负责任的家长不应总想着一切托付给教师管理,自己无须问津,而是应在孩子的心理性格、行为习惯尚未定型之前,利用他多半生活在家中的时间,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营造一个有学习氛围的家庭环境,探索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多方学习和借鉴合理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多元化、有效的教育。这样才能配合好学校的管理工作,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建花.家长的缄默知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
  [2]玛希娅.家庭亲密育儿法[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5.
  [3]黄成强.技工院校学生管理中家庭教育的影响[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14).
  [4]赵素芳.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7(8).
  [5]靳润奇,李虎斌,刘青琬.高职学生家长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一起成长”管理模式探討[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9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