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区学校寄宿制学生的家庭教育之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当前,由于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农村的劳动力迅速迁移,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到外地打工,留下孩子交给了年迈的父母或者亲戚,又或将孩子留在托管培训班。为了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城区学校寄宿制学生越来越多,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不可忽视的教育问题,如孩子直接监护人的变化带来的不利、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父母和孩子两个特殊的群体、父母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过分依赖于学校,重智轻德,重身轻心等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
  关键词:经济发展;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教育方法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但是在这中间,却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的农村夫妇将自己的子女带到身边,或由夫妻中的一方留下,或让爷爷奶奶居住在城区照顾孩子的上学,夫妻双双外出打工的家庭则将子女寄宿到学校。现在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上存在的多重问题也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前不久,我和一些教师联合调查了城区的一所寄宿制学校,发现该校的学生有800余人,这中间,70%孩子都是寄宿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虽然有学校的生活老师照顾他们,但是由于没有父母在身边对他们进行关爱,他们是那么的“孤独无助”。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思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 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大的影響,甚至对儿童未来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起到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这种影响所产生的结果便是直接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的行为、习惯和性格上,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当然,这种影响也是有好有坏的,因此,这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催生了这些孩子们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的产生。而当前的现状是:在这些寄宿生中独生子女家庭居多。随着国家曾经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现代家庭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城乡家庭结构也由原来的多子多孙式的四世同堂转变为二加一式的家庭结构。为此,笔者认为,广大家长不妨从改变教育观念,切实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及父母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同时应转变用金钱弥补愧疚的心态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城区学校寄宿制学生的家庭教育。努力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好自己的孩子。
  二、 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
  独生子女在家庭里受到了过分的关注以及太高的期盼,这使得在当前,有一部分家长会不顾及子女的感受而为其报名各种学习班、培训班,盲目对其“拔苗助长”,却不知这只会让子女产生厌学情绪,使得孩子们不堪重负。为了“保护”子女,父母通常会给他们建筑一堵“围墙”,即把子女关在家里面不与外人接触,使得这些孩子们长期缺乏和同龄人的交往。因此家长要调整心态,正确看待对孩子们的“爱与教”,家长应该正确地爱、严格地教,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进一步消除孩子在家庭中的优越感,在平时,不妨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走出去。有这么一段话“要想使一棵小树成为栋梁之材,必须从小就对其经常护理,修善枝杈,如果小时候长弯了,长大以后是很难直起来的,人的成长也一样需要从小进行护理与培养”。所谓“三岁之魂,百岁之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这段话可知,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从小就受到影响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作用的利用。
  总之,寄宿制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希望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和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可以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孩子尽快随父母进城学习生活,继续留守的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也期待所有离家务工的父母尽可能的在家照顾孩子,多给孩子心灵的关怀,让他们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莫玲.关注寄宿制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张俊良,马晓磊.城市化背景下对农村寄宿制学生教育问题的探讨[J].农村经济,2010(3):102-105.
  [3]周宗奎,等.农村寄宿制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作者简介:
  于忠德,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南关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