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初中生物教材中理化知识的处理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生物课程是初中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世界万物的生存、生长规律,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但是该门课程与物理、化学知识关联较多,许多知识点让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教师需要采用一些特殊手段来降低生物教材中理化知识的难度。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化知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4-0083-02
  引 言
  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个年级、各个学科间的衔接性、关聯度也越来越大。以初中生物课程为例,当前苏教版教材中涉及诸多物理、化学知识,如扩散作用、水浴加热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对单纯的生物知识掌握较好,一旦涉及物理、化学方面的内容,学习效率明显降低[1]。为了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规避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处理好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理化知识,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不断思考,让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下面,笔者将围绕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理化知识的处理方式给出自己的一些教学建议。
  一、重视理化知识的渗透
  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普遍现象,生物课程虽然以生物知识为主,但也会涉及不少与物理、化学相关的知识[2]。例如,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有机物从哪来”章节,主要讲述了植物积累有机物的过程。然而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生物教师必须重视理化知识的渗透,尤其要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有机物、有机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化学性质等,决不能只讲解生物知识。又如,七年级上册教材还为学生介绍了“中学生物学实验常用器材”,这类也属于化学学科的范围,因此教师也要提起足够重视,让学生认识实验器材的使用范围与注意事项,丰富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以保障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正确认识生物教材中的理化知识
  生物、物理与化学均是阐述自然科学的科目,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是无法避免的。教师应正确认识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各种理化知识,挖掘理化知识与其他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知识的综合性与实用性,让理化知识服务于生物课程,成为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实验“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中,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践就能了解到阳光对植物的重要性,但照射阳光后植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片会产生淀粉,淀粉的检验过程与其化学性质相关;其次,教师需要为学生指明碘遇淀粉会变成蓝色,如果在实验时观察到了颜色变化,就能证明植物处于光照环境下会产生淀粉这一生物学规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将理化知识视为阐述生物学规律的渠道,但不能进行深究,像上述案例就尽可能不要为学生解释碘遇淀粉变蓝的原因,因为知识点涉及过多,学生会难以抓住重点,而且生物课程也可能会失去本身的特色。
  三、注意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生物教学中常会应用到比较的教学方式,即由一种现象推断另一种现象,或者由一类事物来认识另一类事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知识之间都可以相互串联,教师应注意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理化知识[3]。首先,以同类知识点为基础,教师可为学生解释不同物种的生命现象,如讲解动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为学生渗透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厌氧呼吸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必须尽可能寻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近的材料阐述理化知识。
  四、理化知识的简单化处理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理化知识教学困难的重要原因是,知识多以专业术语描述,学生没有接触过,难以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将晦涩难懂的理化知识进行简单处理[4]。以教学七年级下册的“鸟类”为例,鸟类飞行与气囊密不可分,而气囊的存在价值和物理学知识浮力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浮力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概念。对此,教师可将气球类比为小鸟,没有充气的气球无法长时间飘浮在空中,也就是说,脱离气囊,小鸟就不能实现长距离飞行,而气球充气就相当于气囊充气,气球可以经过充气漂浮起来。借助这一简单描述,学生就容易理解气囊对鸟类的重要作用。
  五、合理选择教学手段
  教师在为学生解释生物教材中的理化知识时需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忽视理化知识的渗透,同时也不能过于强调对应的理化知识[5]。在具体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采取下列几种教学手段。
  1.应用实验教学
  与物理、化学课程类似,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生物课程也专门开设了实验教学[6]。实验教学法是当前生物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依据教师的演示实验直观看到对应的现象,能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探索生物学规律,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生物行为。在组织实验时,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实验室内已有的器械或者生活中容易取得的材料,以降低实验课程的组织难度。
  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人体对信息的感知”这一节内容时,凸透镜成像是这一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如果教师没有直接设计实验,而是为学生口头描述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成像规律,学生会难以理解,甚至可能没有学习的信心。在应用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简单介绍人的眼球结构,并将眼球内与成像相关的结构对应到物理中的光具座上,让学生了解光具座的各个组件与眼球的联系,然后调节焦距,使其直观学习看近与看远时视网膜、晶状体发生的变化,进而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2.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信息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与生活状态,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融入教学环节的表现,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还原对应的物理现象与化学反应,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7]。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内多次提到微粒的运动,而除了粉尘之外,大多数微粒是以分子、原子的形式存在的。为了避免学生将生物课程、化学课程混淆,教师还不能提及分子这一概念,再加上这些微粒直径小,学生无法通过肉眼观察,教学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视频与图片,让学生观察气体交换、水分吸收等现象,演示人的呼吸过程中氧气如何进入人体,二氧化碳又如何被排出体外,从而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而生动,降低抽象知识点的学习难度,保障生物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另外,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时间有限,实验原材料缺乏,学校不具备实践操作较为复杂的实验的条件等因素,导致学生只能理解基础知识,不利于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发展[8]。教师在实施实验教学法时,应主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充分展现每个知识点的内在原理,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含有许多难以直接展示的理化知识,若教师不加以指导干预,学生可能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对此,教师应认识到兴趣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他们共同探讨生物教材中的理化知识,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因此,对于某些理化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血液与血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先组织学生浏览教材,使其了解血红蛋白的基本性质,即氧气浓度的高低决定了其与血红蛋白的结合速率,浓度越高,氧气与血红蛋白越容易结合。其后,教师应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并从旁进行监督与引导,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得出相应结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在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延伸
  初中生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学习能力较强,但理性思维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对于部分抽象的理化知识,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能力基础,并适当进行拓展与延伸。例如,在教学骨头的成分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大致讲解有机物与无机物这两种大的类型,鉴于有机物、无机物难以理解,应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两种类型的区分方式,如无机物无法燃烧,有机物则具备可燃性;然后利用鱼骨的燃烧实验,让学生掌握鱼骨燃烧是由于其中含有有机物成分,而剩余的骨灰之所以不能完全燃烧,是因为骨灰由无机物组成。另外,教师还可以强调正确的坐姿与站姿,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骨骼内含有大量有机物,相比于老年人更为柔软,如果不注意坐姿与站姿,容易出现脊柱变形的情况,影响个人身体健康。
  结 语
  总而言之,生物是让学生认识世界万物的课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尽可能为学生直观展示事物的生物学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教材中出现的理化知识,教师应重视理化知识的渗透,正确认识生物教材中涉及的理化知识,规避渗透不够与过度渗透的问题,同时注意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复杂的理化概念简单描述出来,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选择教学手段,以保障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石家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谢坤.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异质性知识耦合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32):36-38.
  许云霞.对生物学教材中的理化知识的教学处理[J].生物学通报,2004(03):36-37.
  唐红.初一生物新教材理化知识的处理[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6):123-124.
  董一红.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三个关注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2):19-21.
  朱俊吉.初中化学与生物相融合的教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陈秋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科交叉渗透内容及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徐丽君(1983.4—),女,宁夏银川人,硕士学位,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3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