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旧文资源 拓展预测新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君莉 莫冰心
【摘要】从2019年秋季开始,统编教材全面上线,对于用旧教材的师生而言,虽然没有接触统编教材的阅读策略,但是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旧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教给学生阅读策略。本文以人教版五下语文教材为例,结合统编教材的预测策略,尝试从更多角度挖掘旧教材文本资源,进行预测策略的补教补学,给四至六年级师生以参考。
【关键词】统编教材;预测策略;补教补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1-0040-02
【本文著录格式】王君莉,莫冰心.挖掘旧文资源 拓展预测新法[J].课外语文,2020,19(31):40-41.
一、统编新教材 搭建预测策略支架
在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教科书中,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单独的“阅读策略单元”,弥补了人教版教材没有明确系统教给学生阅读策略的缺憾。
说起预测策略,其实它并不是什么新奇复杂的事物,反倒时常出现在我们的阅读习惯中。比如,当我们阅读到某个情节时,总会不自觉地进行推断或者猜测,这就是预测策略显性的体现,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在不断运用。只是预测策略的教学把这种隐性的阅读心理进行显性的体现。当学生意识到预测策略的存在,或者有意识去运用时,会无意识进行更多深层次的阅读思考。更有趣的是,当学生的预测结果得到成功验证时,无疑更加激励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更有持续阅读的动力。
其中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策略为预测。单元语文要素是:“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单元的主题是:“推测与猜想。”同时给出单元训练重点:“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预测单元的特别之处在于:通过旁批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预测、哪些地方进行预测、可以预测哪些方面的内容等。如,“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等旁批。三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分别以表格、对话框等形式,提示预测的线索、依据、方法,或引导学生开展预测验证、尝试练习预测等实践活动。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阅读策略,了解预测的基本原则:有依据地猜想,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不断根据线索调整自己的预测。
二、舊瓶装新酒 发掘预测新角度
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没有机会再接触三年级的预测单元、系统习得预测的阅读策略,但是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旧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教给学生阅读策略,增强学生的阅读的期待和乐趣。
(一)借助标题预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这课的标题,本身就是很好的预测依据,为学生提供了猜测的空间:将和相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将相之间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睦的?而课文一开始就讲述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一直没有提到“将”,也激发了学生对“将”的好奇。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提高许多。
(二)借助插图预测
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金色的鱼钩》这课,老班长不舍得吃好不容易才钓到的鱼,为了让我们几个年轻的小战士能够不饿肚子,自己却偷偷嚼小战士们吃剩的鱼骨头鱼草根。这一幕被“我”发现了。课本中有一幅老班长和小战士们喝鱼汤的插图,这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猜测:图上谁是老班长?谁是小战士“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时候,“我”已经发现了老班长的秘密了吗?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对插图进行一系列的猜测后,也更加加深了对情节的理解,体会老班长的良苦用心。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临死前的严监生》这课,严监生临死前竖起来的两根手指这幅插图,深深印在读者的脑海中,在课前,可就插图进行提问:严监生为什么要竖两根手指啊?有什么用意呢?学生在边学读课文边检验自己的预测与严监生的用意是否一致。最后真正明白两根手指的含义后,更加能体会严监生的吝啬,还有《儒林外史》的讽刺性,激发学生阅读同类小说的兴趣。
(三)生活经验生活常识预测
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这篇课文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在德国军官检查时,保住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一家人先后尝试了不同的方法端走蜡烛。但是前面几次都被拒绝,其中根据几位德国军官的神态描写,我们就可以预测出是否能够成功端走蜡烛。比如:当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替换蜡烛时,我们可以从中尉甲不耐烦的神情预测,第一次端走蜡烛应该失败;当杰克想拿走蜡烛去柴房时,中尉乙的厉声中可以预测,第二次尝试可能还是失败;当伯诺德夫人为杰克辩解柴房很黑时,中尉乙不满地瞥一眼,可以预测第三次尝试依然失败。直到我们看到少校看着杰奎琳粉嘟嘟的小脸蛋笑了时,可以预测,第四次尝试终于成功了,装有情报的蜡烛安全了。
(四)借助文中独特线索预测
1.反复出现处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借助文中反复出现的部分进行预测。可以是重复出现的句子,可以是某种句式,或者是某一类描写的重复出现,都会给读者提供一些线索。比如,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这句话重复说了好几次,而每次说这句话的时候,都不会倒下,反而会有新的人物出现。学生读着读着,就会发现这一规律,从老屋重复出现的这句话中,发现预测是有根据可循的。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儿童诗《我想》中,读完第一、二节后,学生就会发现,每一小节的开头都是:“我想把什么,安在哪里,接在哪里”,这时候可以让学生预测:你猜猜,接下来诗人可能怎么写?让学生在预测中明白诗歌创作的规律。不仅如此,还能激发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的热情。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桥》这课,有关洪水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由一开始的“在路面上跳舞”到“没腿深”,再到“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全文都在不断出现对洪水的描写,而且洪水的涨势越来越高,情节是跌宕起伏、逐渐达到高潮的。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进行预测:随着洪水的不断上涨,村民们怎么办?老汉是怎么做的?故事会怎样发展?
2.一反常态之处
在关注文中的内容进行预测时,还可以借助反常之处进行预测。这个反常之处可以是人物反常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也可以是反常的环境描写,往往反常之处,就预示着不寻常的情节的发生。例如,在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这课,老班长和小战士们历经艰险,终于快要走出草地了,大家都格外高興。“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我们的精神特别好”,这一反常态的欢快的气氛,与之前艰苦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可以引导学生留意这些细节进行预测:好不容易可以看见重叠的山峰了,老班长和战士们能够顺利走出草地吗?从而预测情节即将突变,果然在下文中验证了预测结果——老班长出事了。
(五)借助续编故事预测
教师不仅可以运用预测策略进行课内阅读的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笔者在执教五下《金钱的魔力》这课时,简介故事背景后提问:“根据课文《金钱的魔力》小说背景,你们猜猜《百万英镑》可能还会上演哪些精彩的闹剧?”学生纷纷预测:亚当斯可能会去银行存钱,各大银行争先找这个大客户;去理发店,理发店老板可能会给他做了时下最流行的发型,并且要免费为他做发型十年等。根据学生的预测结果可知,他们对书中的情节颇感兴趣。当老师告知亚当斯的百万英镑的钞票后来找不到了,猜猜当初答应免费给他做衣服的老板是如何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讨债的时候,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有的说老板会找借口店面升级需要资金;有的说老板会借口人手紧缺需要资金雇工人;有的说是因为亚当斯的百万英镑丢了,对店铺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要向亚当斯要损失费。从学生精彩的回答不难发现,他们已经对《百万英镑》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最后布置续写作业: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续写情节。
总之,预测是每个人根据依据进行主观的猜测,所以没有对错之分。教师要注意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预测结果,给予绝对的评价,这样会打击学生预测的热情与兴趣。但是不否定学生的预测结果,不代表预测可以是毫无根据的,无论是哪一种预测的教学,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大胆预测,找到预测的依据,关注预测内容与结果之间的关联,还可以根据现有依据及时调整预测结果,从而使学生收获预测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何捷.利用文本资源.教给预测方法[J].名师工作坊,2018(9).
[2]李作芳.统编本“阅读策略单元”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为例[J].前沿,2018(10).
[3]林枫.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新教师,2018(12).
[4]费忠孝.预测阅读策略的教学建议[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11).
[5]温儒敏.教育部审定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8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