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用微课 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孟祥梅

  摘 要: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界对于教育质量水准的提升给予了更高的关注。高中阶段所开展的教育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基于此,本文就围绕高中阶段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重点突出对于微课教学形式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微课教学
   有关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带动高中阶段教学方式的转变。一些新兴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有效带动课堂效率的提升。其中又以微课教学形式最具代表性。微课的运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重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因此,对于广大高中地理教师而言,需要积极思考如何将微课教学形式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中,从而实现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更好地完成高中地理教学任务。
   一、重视知识技能传递
   随着核心素养相关教学任务的提出,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摒弃,基于核心素养培育为总目标,注重对于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应用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在开展地理微课的过程中,应当强调教材以及实际生活情景的运用和结合,共同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微课的应用,可以实现地理知识和生活情境之间的深度融合,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地质结构以及地质构造相关课程时,就可以运用微课的形式实现课程教学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融合。安排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部分,基于教材知识结构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后时间针对某地区的土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针对土质性质进行观察,并结合有关资料信息完成地质结构层的分析过程。教师在学生调查结果的基础之上,针对地质结构模型进行准备,以微课的形式播放视频和提问,并结合区域的生活实际情况,分析地质结构形成的原因。
   考虑到地理课程自身所呈现出的特征,在高中地理课堂上,采用微课的形式开展教学,能够深化其有效性。将生活实例融入其中,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轉变,从而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问题解决中,强化学生关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导入和疑难解答两个环节的教学质量。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有关平原地质形成和褶皱地质形成原因的探究,学生通常会通过查询资料的方式进行作证,但这种方式最终得到的结论相对较为模糊。此时教师就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向学生提供一些关键的资料信息等。在解答疑难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通过问题探究以及解决问题能够收获知识,并形成对地理知识的正确理解。
   二、构建高效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部分知识表现出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很难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知识体系构建方面也相对较为零散,无法保证学习质量,自然无法支撑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而运用微课教学形式之后可以有效改观这种情况。通过信息技术的形式,运用微课呈现高中地理知识,构建有趣的学习情景,丰富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感知,从而激发其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这成为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有效措施。这是因为微课教学形式是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或音频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这符合高中学生惯用的知识接受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自然能够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效率。
   三、提炼地理教学难点,开展个性化教学
   运用微课开展地理教学,能够弱化地理学习过程中一些知识难点的学习难度。并且运用微课开展教学,能够充分运用互联网所拥有的丰富教学资源展开教学,对高中地理课堂形成有效支撑。在互联网资源的支撑下,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构建个性化的教学视频,用于向学生展示重点难点知识,推动学生关于难点知识部分的消化。并且高中地理学科所包含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因此也蕴含着大量的重点知识内容,各重点知识之间又存在着内部因素联系,考验着学生对于系统性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更加凸显出对于微课教学形式应用的必要性,关系到高中地理课堂个性化教学的落实。强调个性化教学的开展,其原因在于新课改要求充分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意味着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班级上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态度进行全面了解,然后依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微课教学的形式来保证个性化教学有效落实。例如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微课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微课进行重点知识的复习以及巩固。而针对基础较为良好且探索欲望教学的学生,则应当以课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微课展开教学,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达到知识面拓展的效果。总地来说,对于微课形式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帮助高中学生攻克地理知识的难点,同时实现个性化教学,成为构建高效高中地理课堂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推行小组合作教学
   将微课教学形式和小组合作教学进行结合使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之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因为在高中阶段国家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机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向引导。而小组合作教学能够将学生放置于团体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且小组合作教学也能够让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之上设置合理的分组,确保小组每一位成员都承担着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彼此协作的方式共同成长。同时将微课教学形式应用于其中,让小组通过协作的方式完成组内微课的制作,为小组成员的彼此合作提供机会,同时也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围绕课本知识展开微课制作,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学习山地的形成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和微课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基于课本知识以及自身所掌握的课外知识,完成山地形成的微课视频制作,并进行小组之间的成果比较,让不同小组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合作,学生能够吸取他人的积极观点,升华自身的思维模式。以此构建一个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五、积极拓展课外知识
   现阶段高中地理学科所使用的教材在知识体系上主要涵盖大体的知识架构,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也以一些主要的高考重点内容为主,使得高中地理课堂呈现出明显的应试特征。也就意味着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对地理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这就要求通过微课教学形式实现课外知识的拓展,以丰富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延伸。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内容,并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展现。结合课外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重难点的准确认知,以此来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未注重有关课外知识拓展的必要性,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听之任之,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学习课外部分的地理知识。这属于未正确意识到课外知识对于课本知识补充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高中地理课堂构建过程中,尤其是运用微课教学形式之后,需要强调课外知识的延展。
   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课时,运用微课的形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在课前部分可以以微课视频资料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课外知识内容,该部分课外知识源于教师事先通过网络获取的课外知识资源,在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研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其他地理知識,共同得出有关交通运输布局特征等相关知识点,既实现了对于知识面的拓展,同时也完成了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可谓一举多得,为后续高效地理课堂的展开做出良好铺垫。
   六、关注学生课后复习,微课指导自主学习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反映关于地理知识的复习难度较大,且知识体系较为复杂,有关课堂的重点知识难以记忆,导致在解答一些地理问题时无从下手。笔者认为,出现该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之后学生未进行有效巩固,为针对课堂中的教学成果进行延伸。因此,有必要将微课应用于课后知识巩固阶段,借助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课后的复习进行指导,从而实现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性延展,深化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西气东输》一课时,在课堂上主要讲解西气东输的主干工程一节我国天然气和水资源资源分布现状。而在课后则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现西气东输路线以及我国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有关天然气及水资源分布情况共同探讨西气东输的内在驱动因素,并延伸到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资源调配工程的建设和运用,探讨这些工程的建设和应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产生的重要影响。在课后的微课,部分学生了解到因为我国西部地区所分布的石油以及煤炭资源较为丰富,而这些资源是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重要源头,而我国东部地区的工业以及制造业较为发达,对于能源的需求较大,传统的电能以及化石能源供应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解决,因此通过建立西气东输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我国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在了解到这些课外知识之后,结合课堂知识中学习到的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进一步巩固西气东输工程所涉及的区位选择以及政策支持等核心知识的记忆理解,做到胸有成竹,从而应对好课堂各类习题的解答,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且微课的存在也可以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允许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复观看课堂教学重点,通过强化记忆的方式攻克知识难点。
   综上所述,将微课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显著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关于微课教学形式的应用需要关注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借助微课构建趣味性教学情景,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微课在课后复习阶段的应用,通过上述有效教学措施深化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慧玲.“互联网+”时代学与教变革中的微课[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
  [2]杨修志,李艳娟.同一微课不同授课方式的比较研究——以《世界的气候》一节复习课为例[J].地理教学,2016(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90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