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换位思考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尚科

  有关记者的是是非非听得够多了:从“欺骗暗访”到“窦唯大闹报社”,从“美女记者”到“跪地采访”,似乎处在新闻事件发生最前沿的记者们一不小心便反客为主成了新闻的主角,情愿或不情愿地在新闻里“客串”了一把。而招致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或千夫所指、或赞扬有加,或横眉冷对、或感恩戴德。似乎向来崇尚客观、公正、平衡的记者们也在两个极端的摇摆中找不到平衡所在。记者角色错位的利弊暂且不论,但这至少给记者们创造了一个换位思考的机会,站在新闻报道当事人的立场去看问题,面对报道结果时,或许记者、当事人还有读者都会少一些过激的言行,多几分宽容与心平气和。
  你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迈阿密先驱报》前总编辑大卫•劳伦斯曾说过:“我认为每个记者或编辑都应设身处地,把自己视为报道中的当事人。这是学习客观公正的极好方法。”
  《华夏时报》记者在欺骗遇难者同学而挖掘“独家”新闻的时候可能不会思考,要是自己是遇害者的同学,当噩耗传来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种心情,会对记者的行为做何感想?此报一位记者在其博客中说,“我们的报道比别的报道强在了人性上,有很感人的恋爱故事描述……”真是让人有些糊涂了。而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当然会有不同的评价。记者作为社会的一员,首先要遵循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其次更应该遵守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新闻采访违背了这些规范,即使编发的报道多么有人情味,难道不都是舍本逐末之举吗?
  如果为了所谓的“独家新闻”“眼球经济”“收视率”或“发行量”,媒体记者可以不择手段的话,那么具有社会示范作用的媒体将给各行各业树立多么恶劣的榜样。对于媒体所处的位置,记者应该有清醒的价值判断。换位思考也仅仅是让记者替当事人想想,远没有上升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
  美女记者没有在灾难现场冷眼旁观,而是冲上去给落水女孩做人工呼吸。也许她忘记了自己并不是医务人员,但作为社会的一员,任何人都不应该在别人需要救助时袖手旁观。面对灾难时也许来不及换位思考,但记者首先是一个社会人,而后才是肩负新闻报道使命的从业者。
  记者面对被救助者的跪谢大礼,也跪下采访,引发诸多争议。说其“表演秀”的有之,赞其人格高尚的有之。然而崇尚公正,对没有机会或没有声音表达希望的人充满同情,本来就是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具有的品格。对被救助者施以同样的礼遇本无可厚非,也不必扣那么多帽子。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也是人与人相处的关系,多一份理解和尊重难道就成了自我炒作吗?
  媒体的报道经过广泛传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媒体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更不用说对个人命运的颠覆性影响了。记者作为媒体的从业人员,无形中也笼罩在“第四权利”的光环之下,所以一些处在困境中的人跪谢记者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当今社会人角色多重、利益多元的时代,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有意识地换位思考,将会有助于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不要千夫所指也无需感恩涕零,只要几许心平气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78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