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媒的位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诸葛蔚东

  现代传媒的形成是与近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传媒史也可以说是近代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全民动员史,这一思想是《现代传媒史》的作者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中心主题。
  《现代传媒史》的独到之处,在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形成的国民总动员体制的角度,来描述现代社会中媒体的成立和建构过程,也可以说“这是一本聚焦于漫长的19世纪之后的现代传媒史”。
  《现代传媒史》的作者主要抓住战争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来论述现代传媒的发展,尤其强调了新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起到的“动员”和宣传作用,作者还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形成的‘宣传热’(propagandaboom)将会再一次到来”。在现代日本,这种“动员”尚未被解除。本书认为新闻传播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是分不开的,人类的新闻与传播史也同样是一部技术发展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技术决定手段,本书强调了技术手段的重要性。
  对于传媒历史而言,如今社会的一切似乎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媒体的认识,如今所呈现的一种趋势是,在“媒体素养”(medialiteracy)日益提高和理性化已成为人们思维特征的西方社会,人们已能与传媒保持一定距离。在新闻传播理论中,对于媒体效果的认识虽有所反复,但如今人们对媒体的认识已不同于以往,如果说20世纪初,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而当今人们则产生了一种矛盾心理,即认为媒介是不可靠的,又不得不借此获取信息。正因如此,今天西方学者在审视传媒时,很少有人再视其为魔弹,而更多的是将其看成传播信息的管道,供人们读解的文本。
  如今在西方,传媒曾经拥有的“宣传”作用已受到了很多限制,它作用于社会的方式、层面和影响程度都发生了变化。传媒不得不淡化其宣传色彩,因为社会已进入了大众传媒的时代和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化,盲目的“宣传”可能会导致事与愿违的后果。在当今时代,如果对此没有清醒认识,必然招致行为的错位。与大众传媒刚刚崛起的时代相比,公正和客观似乎更应成为传媒业界人士所遵循的准则。
  由于媒体环境的变化,对于如何确定传媒的位置,对传媒作用的认识,人们的认识也不同于以往。日本传媒研究界,近年其研究重心已由近代报学、现代新闻学、大众传播学过渡到了社会信息学,新闻传播学研究有为社会信息学所取代的趋势。人们对传媒性质认识的变化,即由强调客观报道和对权力的批判,转换到了强调传媒的“公共性”和作为提供信息的载体的层面。注重传媒在提供公共性信息方面的功能,可以说当今日本传媒研究界所关注的问题。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新闻与大众传播研究起步较晚,大众传播研究如今仍是“显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对传媒和传播了解甚少,传播学也曾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的学问。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地球村”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影响甚至日益超过了其他传统媒介,比照国外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我们认识传媒的位置,理解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会有所启发。
  责编:冬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1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