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认真探析大学生责任感积极探求教育与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生责任感是整个社会责任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下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表现让人很不乐观,由于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注重其责任感教育和培养,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加强此项教育和培养的开展。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022-1.5
  
  一、现状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每个成员对社会的发展都负有神圣的责任。责任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康德说,“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人只有在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因此,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而其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时,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承担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
  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及强弱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赋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对自己负责,即对自己的思想、言论、行为负责。要发展个性和强调自由,就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个性和权利,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其次,对外界环境负责,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每个人都有发展自我的内在要求,但不能以牺牲外在环境为代价,应按照社会道准则及个体责任平衡要求,把奉献放在首要位置。再次,对国家、民族和社会负责。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大学生更应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和社会责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逐步达到实现自身价值与报祖国、服务社会的统一。
  但是当下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呈现于淡化现象,其言行与时代要求背道而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左,主要表现为:
  (一)关注短期实用性要求甚于对长远理想建构把握
  大学生应该是最富有理想的群体,但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与复杂环境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的理想信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部分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遥不可及,离现实太远,无法实现,于是学习不努力,对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还有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的发展、有关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事项拒绝参与,他们以一种近乎旁观的态度对待一切,在面对自身责任和个人义务时,通常是敷衍了事或一推了之;在目标取向和行为方式上,过多地注重实用性、短期性和直观表面性的东西,而忽略了对长期目标、事物本质和真谛的把握。
  (二)将个人价值凌于集体与社会价值之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其个人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明显增强,但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西方伦理思潮影响,大学生也开始崇尚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等观念,过分注重自我,张扬个性,从而忽视了自身与社会的内在联系,造成其社会责任感遗失。部分大学生盲目夸大自我价值,片面追求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和社会的要求高而多,比如在竞选学生干部时,直接动机已是为了使自己赢得一个“有辉煌成绩的过程”,为今后发展中存有方便条件;在就业时,考虑更多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是社会的需要,淡漠了对周边事物的关心;入党就是想以此为毕业时谋求好的职业岗位创造条件,不能正确理解入党带来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所有这些,充分说明当前大学生们将个人价值凌于集体与社会价值之上。
  (三)重视个人权利享受甚于自身义务履行
  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统一的,没有仅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存在,也没有仅履行义务奉献而不享受个人权利的事实,因为这两者都违背合理性,社会不能接受。以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体制形式、经济利益主体以及分配方式多样化现实为基础,大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理想和人生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具体表现为很多大学生把“拿到一份文凭,混上一份好工作”当成了上大学的唯一目的,他们的大学生活是自由自在的,充分地享受着自己作为受教育者的权利,但是在面对自己身为学生的义务时,他们则是旷课、缺考、补考、重修和大补考,甚至降级“留校”,但这些对他们来说都已经不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他们忽略了一个大学生在校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义务,忽略了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多做贡献的义务,想的最多、问的最频的是“社会给我付出了什么”,却从来不问、也不考虑“我给社会奉献些什么”,忽视了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的义务,形成了极度重视个人权利享受乃至甚于履行自身义务的境地。
  (四)忽视自身作为中国文化传承者的责任
  当今世界变化飞快,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政治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各国文化相互交融、渗透,相互影响,尤其是西方价值观主导的文化影响,在全球范围的进行大规模的扩张蔓延,文化霸权与文化殖民主义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对我们的民族展开了渗透和占领。在这种背景下,坚守自己民族文化特质,保护好自己民族文化传统,是当今大学生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可现实中有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生活方式,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认为只有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独立观念才是先进的、进步的、现代的,因此抛弃了中国几千年的优良文化传统,忽视了自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者的重要责任。
  二、认真开展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和培养
  鉴于上述大学生责任感及其现状分析,结合国家队对大学生成长重视和政策要求,加强多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关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经过借鉴和思考之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全面的价值观、责任观教育,使大学生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高校应当与时俱进,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方式,用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激发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吸引广大学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的学生有所侧重地展开工作,使学生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青年责强,则国家强”的观念,教育大学生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和趋势,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社会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因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没有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就没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没有生产关系的改善,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就不可能有个人价值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之“根”,个人益是社会整体利益之“枝”。个人价值要实现,在于推动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在于个人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己之力服务社会,这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具体的体现。
  (二)要充分发挥体验教育和典型激励的重要作用
  就学生的情感培育而言,体验教育比课堂教育更为直接和有效。大学生长期在“象牙塔”里学习书本知识,很少有机会拥抱鲜活的社会生活。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中,从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并使之日常生活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发觉、培养先进典型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部门的主导作用、职能作用,依托新闻传播媒体,着力抓好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宣传要切合实际,要有人情味,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坚持三个“育人”,造就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作为社会代理人,是文化传递的关键环节,肩负着创造一种社会道德存在的使命,教师可以为社会创造出想象中的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及其强弱与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因此在教师工作中,一切都围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来展开,着眼于提高教师职业素质,进行创新教育,把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向学生作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尽可能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增强教育效果。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注意挖掘他们思想中的优秀之处,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进而努力形成一种新的观念、体制和机制,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把如何做人、如何树立社会责任感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实践理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社会实践对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去。社会实践是课堂教育的一个补充环节,让大学生在实践课堂中认知社会,正确了解国情,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自觉地走与社会大众相结合的道路,加深他们对社会现象、社会观念的了解,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实践中形成履行社会责任的信念,增长见识,锻炼本领,为将来尽快融入社会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彭文英.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08(1)184-186.
  [2]张学书.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及其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1998(1)55-57.
  [3]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学术论坛,2009(2)185-189.
  [4]余瑞祥.多途径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思想教育研究2004(11)27.
  【收稿日期】2011年1月8日
  【作者简介】丁云鹏(1982- ):男,研究生,文学硕士,辽宁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6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