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社团建设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结合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的研究,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内涵和特性进行深入探析,找出社团建设与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社团对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为改进社团建设,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团建设;自我教育;内涵和特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简而言之,教育的最根本就是引导学生,使其能够自主学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见,自我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成为高校教育者的共识。
  对于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各种各样新奇的社团成了提高能力、完善自我、发展潜力的最佳载体,学生社团类型多样,范围广泛也使得它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载体。那么如何从学生社团建设入手来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呢?这要从二者的内涵和特性来寻找其中的关系了。
  一、高校學生社团的现状与特征
  学生社团是在高校管理部门的许可下,以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组织,与学生会不同,其凝聚力来源于共同的兴趣或价值观,社团组织相对更为开放和灵活,成员组成更加广泛,活动组织多样化,因此也更具有吸引力。应该说,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比课堂教育更为有效的途径。因此,探讨学生社团建设,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管理能力的训练,文化氛围的培育,对于提升学生成长、完善自身、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社团建设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1、自我教育的定义及内涵
  自我教育就是有目的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和自主性的过程,通过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主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人,此种观点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培养;笔者却认为,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懵懂阶段,完全依赖于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约束对引导其自我成长、自我教育尚有不足。更应该着眼于教育活动过程的组成及其主体性表现,而其主体性表现仍然要接受教师的引导。在有效引导下,学生依据认识规律进行学习、认识与实践,在获取发展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方向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称之为自我教育。
  应该说,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有其优势。体现于科学性、民主性和开放性。自我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使科学化追求不再是片面的、非全局的,而是系统、完善的探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的主动权,再配以规范、组织和引导,精心设计各种教育活动,使影响学生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达到优化,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发挥主导作用。
  2、社团建设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契合点
  学生社团的组织特征为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供了许多契合条件。
  首先,当代大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和竞争压力,这些对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多方位的要求,但是学校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很难快速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而反应迅速,有着相似需求的学生则自发组成社团,一起开拓资源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这本身就是大学生自我思考,探索的表现和结果。
  其次,学生社团具有群体性,开放性,这与自我教育系统的开放性不谋而合。在学校教育系统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上,自我教育要求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通过课外、校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维,从而加速学生的主体性的形成过程,而社团里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年龄层次,生活环境的大学生们可以在这个群体中实现与外界,他人的信息交换,不同信息的碰撞激发了大学生的不断思考和自我认识,进而形成自我教育目标,在进一步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定位,自我控制,自我提高,从而完成一段时间内自我教育的过程。
  再次,社团管理上的自治性让大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力,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意识,为了社团的发展而不断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管理社团的过程使得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决策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得到极大提高。
  最后,学生社团可以自主开展多样性的活动,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和参与创造,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真正实现了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三、加强社团建设促进发展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
  1、以文化培育为基础,指引社团发展的方向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散漫、盲目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指导。根据社团的不同类型选配优秀的社团指导教师对社团的理念和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培育社团的文化氛围,形成团队成员共有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及价值理念,塑造社团的品格和形象,使各成员在精神状态、人生信条及原则态度上高度一致,才能使社团更加具有凝聚力、感召力和包容性,才会促使团队成员的自我教育、相互教育,促进社团的共同成长。
  2、以干部培训为途径,打造社团发展的基石
  建立全面的干部培训制度,对于社团干部进行规章制度、管理理念、活动流程、组织经验的学习,如有可能,这些方面的指导甚至还可以冲破校园的局限,立足于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路径,对学生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建立、对外谈判等能力进行综合培训,社团干部将成为社团发展的基石,成为学生自我教育、朋辈教育强大基石。
  3、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规范社团发展的路径
  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注册考评制度、换届票选制度,是关系社团发展、提升凝聚力的根本环节。社团会费的收入和支出要定期公示,保持财务共公开透明;活动赞助商要核实是否为正规、合法的企业单位;社团联合会要对社团进行定期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关注社团活动安全管理,常规活动集体注册备案,大型活动一事一备案。只有制度建设完备,才能使社团发挥其引导、教育成员的作用,才能使社团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行之有效的媒介。高校教师应充分重视社团教育与学生成长的契合点,不断加强社团的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社团发展打牢基础、指明方向,才能实现社团的健康发展,才能让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断提升、不断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2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