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广宜
会计政策选择也称会计选择,是指在既定的可选择域内,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会计过程其实就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会计政策选择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直接关系到社会效益的分配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果,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发挥功能的重要实现形式,合理地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会计政策选择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二是会计政策选择是维护投资者权益的工具;三是会计政策选择是所有者理解财务信息的钥匙;四是会计政策选择是对会计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挑战;五是会计政策选择是对企业管理者诚信的考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计政策选择,既有宏观经济效果,也有微观经济利益,同时还对职业道德与会计人员素质能力提出了要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导致企业选择会计政策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由于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诱发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粉饰报表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指现代公司制企业在领导、管理、激励、约束方面的制度和原则,它涉及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在责、权、利上的划分和相互制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控制关系和制度结构。会计系统是在一定的治理结构下运行的,必然要受到所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也就是说,财务会计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公司治理还会影响到信息披露的要求和内容,从而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当企业组织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内部和外部控制时,会计信息就可能成为内部人控制以及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没有健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就不能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会计信息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公司治理各相关利益主体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基于企业管理者的政绩原因
众所周知,当前国有企业的经理、厂长以及其他管理人员所取得工资、奖金的具体数据,往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而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考核则往往是反映当前利润完成情况的财务指标。由于这些指标都是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果,管理人员为取得更多的奖金以提高其现值,往往会选择增加利润的会计政策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
三、基于企业筹措资金的原因
无论是出于战略的考虑,还是出于眼前经营上的资金需求,企业在经营中一定会遇到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或社会公众借款的问题。而贷款人一定会通过管理者提供的财务信息,了解企业的一系列财务指标,判断企业的还本付息保障程度。那么为让这些指标好看一些从而多获得借款或保住现有借款,让债权人放心,也一定会进行相应的会计政策选择。
四、基于避税的原因
企业本期应交多少税金,对于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取决于会计核算。该交多少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以至于该交多少个人所得税,都与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及会计政策选择有关。
五、缺乏会计政策选择意识、会计人员素质低,导致会计政策选择不合理
尽管我国接连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给企业以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但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还没有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意识,即使是有,部分企业也没有真正理性地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我国当前的具体会计准则有一个较明显的特点,即某些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后,再进行会计选择,然后利用选定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核算。职业判断能力决定了具体会计准则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起点更高,而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实际水平却远远达不到具体会计准则的要求,这必然导致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不合理。
解决我国会计政策选择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规范体系
通过对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分析企业会计政策制定和选择中的有限理性,在现实中表现为政府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了破绽或漏洞,市场主体就伺机钻营牟利;政府一旦发现便会完善旧准则或制定新准则加以防范,政府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主体随即展开新一轮的社会博弈。这样经过多次博弈之后,会计准则就会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社会公认程度日益提高,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最终趋向于最优状态。因此,可以说会计政策选择过程是一个社会博弈过程,是一个会计政策的优化过程,也是一个会计政策得到日益公认的过程,更是一个会计政策日益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二、完善公司治理以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就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针对我国当前公司治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我们应立足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的明晰界定,为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二是各利益相关方与管理当局之间有契约关系。有了这两个条件,既可允许和鼓励企业根据企业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政策,又可以发挥会计准则的激励约束和资源配置的作用,使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减少随意性,尽可能反映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利益。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现代企业制度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通过特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程序,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普遍过高,这样就难以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而主管部门的介入,则无法消除政府对企业决策的行政干预。因此,增加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董事,特别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独立董事,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对经理层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
3 建立报酬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制。应进一步探索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使管理当局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以增强公司管理当局对股东的责任心与忠诚度,减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4 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准则都强调企业既有适当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也负有进行充分披露的义务。这就使得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透明度增加,将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而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另外,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和惩处力度。
三、建立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的指标
从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来看,有些操纵盈余的动机是可以
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消除或缓解的。但无论是配股资格制度,还是退市制度,以单一的财务指标为控制参数,显然是不足的。一是单一指标容易诱发盈余操纵。二是净资产收益率并不是一种能够综合测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指标。与确认净资产相关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与确认净收益相关的收入实现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使得净资产收益率中的净资产不能反映资产的现行价值。而净收益则是多主观判断的会计师的人工产物。三是没有考虑现金流量在业绩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将非财务指标融合进来,忽略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因此优化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方法是关键。
四、健全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杜绝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粉饰报表
由于我国《会计法》未对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做出严格的限定,导致企业钻法律的空子,恣意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操纵利润,而无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见,要想用法律制约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操纵利润,必须健全法制建设,明确界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的行为。对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等企业行为的监控,是国际会计界的普遍性难题。在明确界定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可先针对目前存在问题较多的方面做出一定的限制。同时,我国《会计法》应对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此外,应与国际接轨,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这样,既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给企业形成实在的经济压力,从而抑制其利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冲动。
五、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确保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
虽然会计政策选择权是由管理当局掌握的,但是会计人员亦会参与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而且在很大方面,会计政策选择合理程度与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相关。例如,对于收入确认的三个原则不深入理解,将可能导致会计政策的误用,从而影响会计政策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让他们充分认识会计政策选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保会计人员做到既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积极的创新意识、敏锐的职业眼光和充分的主观判断能力,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熟知现行的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以便在工作中结合企业实际、恪守职业道德,在给定的会计政策空间里自由驰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09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