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与省域副中心共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浩

  楚天品牌 襄阳味道
   楚天快报前身为2009年3月2日创刊的楚天都市报襄樊版。这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具有独立刊号的楚天都市报首个地方版,鄂西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纸质媒体。2011年5月27日更名为楚天快报。创刊以来,楚天快报以责任和公信为立报之本,依托楚天都市报强大的传播影响力,服务襄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记录和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四个襄阳”建设进程,深耕本土新闻,创新传播路径,挖掘地域文化,提供贴心服务,成为受襄阳市民喜爱的时事资讯顾问和精神文化读本。楚天快报入襄三年,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显,为扩大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传播覆盖面、延伸楚天都市报的品牌价值链、推动鄂西北新闻文化事业发展与繁荣作出了有益探索。
  ――楚天快报简介
  
   上承楚天情怀,下接鄂北地气,嫁接都市报主流化成果,构建地方版贴近化传播
   襄阳是我省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是仅次于省会城市武汉的大型经济体,文化历史悠久,经济活跃度高,市场辐射力强。楚天都市报选择襄阳创办首个地方版,顺应了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体现了百万大报因时顺势的传播敏感和责任担当。
   楚天都市报在鄂西北地区发行近10万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借助都市报这个传播渠道,楚天快报在继承的基础上做“加法”,在深耕地域新闻中增进传播效应叠加,两报合力,为本土读者提供更全面、更贴心、更实用的资讯服务和文化套餐。
   贴近就是力量。楚天快报一直用心研究襄阳读者的文化消费习惯,寻找国计与民生之间的契合点,力求使新闻融入市民心田,让报纸融入这座城市,让传播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交流、人与城之间的亲切会面。
   因此,在新闻生产流程的每个环节,借鉴楚天都市报主流化传播的手法和套路,在确保信息需求量的基础上,着力加大时政、经济、人物报道分量,把那些在都市报“拈不上筷子”、但与本地发展息息相关的大事要情做深做足。如两会、十件实事、治庸问责等报道,打着浓厚的“楚天烙印”,黄敦全、王大英、戚百振等人物典型,与都市报的报道脉络一脉相承。
   借鉴省版更需承接地气。楚天快报以民生化的视角整合新闻资源,将新闻的落脚点放低,将报道的切入点缩小,力求使报纸充满更多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热线等新闻板块之外,常年开设“贴士”版,每周4个版“游乐”周刊,为市民提供衣食住行游购娱以及求职问政健康养生等全方位生活服务。
   对具有全省传播价值的新闻,楚天快报采取省地联动的发稿方式,省版远播荆楚,快报主攻落地。在这种模式下,快报以省级大报的视角报道襄阳新闻,把襄阳的重要资讯传递到荆楚各地,构建起既有显著性又有贴近性、既增强省版覆盖力又放大省域副中心城市声音的传播格局。
   倡导传播创新,增强地域特色,办一份百姓喜闻乐见、市民一见倾心的精神文化读本
   楚天快报诞生于新闻资源相对贫乏、新闻竞争相对平和的地市级市场,但从未停止对创新和精致的追求。两次更名、两次改版,记录着这张报纸不拘常律、不囿固我、不断超越的路程。
   创刊以来,楚天快报版数从8版到12版,到现在日均16版,新闻容量不断增加,报道触角不断延伸,年轻而精干的采编团队经受了考验,在向省版看齐的艰苦磨炼中提高新闻素养,享受常干常新的乐趣。
   2009年10月1日,在建国60年这个重要节点,创刊仅半年的楚天快报(时名襄樊版),推出80多版“辉煌60年襄樊巨变”特刊,以一篇气壮山河的四字赋加系列特稿的形式,全景式回顾襄樊60年的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今年3月2日,楚天快报创造性推出“社会责任榜”特刊,将创刊两周年纪念与企业社会责任承诺融为一体,引起各界关注。
   不拘一格,创新传播,楚天快报不断带给读者新的阅读体验,为市民的平常生活增添亮色与暖色。
   2010年9月15日,楚天快报实施创刊以来首次全新改版。在征集近万条读者建议的基础上,着力进行内容调整和视觉再造。保留原有时政、经济、社会、热线等本地新闻板块,减少碎片化和低附加值信息容量,增加深度报道、新闻分析和民生监督分量,开设“襄江评论”专栏,每天策划一至两个重点版,并将版面前置。版式设计强调时尚、灵秀、悦读,鼓励美编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图表、漫画、示意图、异形字等美术元素,精编版面,释放活力,增强新闻纸的视觉生命力。
   今年5月27日,楚天快报以新报名亮相,同时进行二度改版。增加“发现”副刊,找寻古城文化基因,打捞襄阳历史记忆,为市民提供心灵深处的文化珍藏和精神积淀。每周五推出《乐周刊》,玩味、行走、弄潮,将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好玩、好吃、好乐悉心整理,为市民提供生活指南。
   两次改版,新闻创新并未终结,编委会提出:每天都是改版日,每天都要有亮点。编辑部每月评选策划之星和创新之星,让“搞点新意思”成为全体采编人员的自觉追求,以此推动创新永续。
   弘扬主流价值,凸显人文关怀,构建与省域副中心相匹配的传媒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在网络媒体尚不发达的地级市场,纸媒仍是重要的传播力量。襄阳的新使命和新定位,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作支撑。楚天快报顺应这个需求,成为襄阳跨越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助推器”。
   楚天快报创刊号头条,即着重报道“襄樊GDP四年翻一番”,对全市两会、县域经济工作会、市委全会等重大会议,均以超常版面、民生视角呈现,对时政、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要事件,加大篇幅突出处理,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噪音扰民、放心早餐等热点焦点,强力介入,合理监督。楚天快报的大事重报和有序传播,赢得了各级干部的尊重和市民的认同。
   放大主流声音,增进社会沟通与和谐。同时注意从“小人物”“小事件”中寻找襄阳城市精神的内核,为城市留一份文化的墨香,为市民留一份精神的收藏。楚天快报先后推出的鄂北师魂黄敦全、大爱老人王大英、老兵新传戚百振等人物报道,都是生活贫困精神可贵的小人物,但他们身上闪现着爱和善的光辉,成为襄阳城市精神的草根范本。
   楚天快报继承都市报“责任媒体 百姓情怀”的办报理念,力求做出“有温度的新闻”,让读者从文字中、图片中、版式组合中读出关爱,读出温情,读出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杀人案发生了,摒弃僵硬的表述,《还不了钱,你也不能杀人呀》;车祸又来了,不要冷冰冰的标题,《他说很快就回来,可是再也没醒来》;公交司机勇斗歹徒牺牲,不要空洞的赞扬,《27路车上,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写作、文本编排、版面呈现,都充分考虑人性元素。为此,报纸聚焦街头卖报女孩对妈妈的一片孝心、社区婆婆与媳妇的幸福相处、一语不和的邻居如何相逢一笑泯恩仇、灾害频生中被夺去财产者的痛楚,描摹体现人性向善、人心维美、人格崇高的故事和细节,语言和行动。用审美之心,维美之手,颂美之笔,端于版面,使其生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24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