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有效舆论监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柯遂喜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是宪法赋予媒体的权力,也是媒体尤其是党报增强权威性,鞭挞假恶丑,伸张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因此,各级党报都十分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并且把它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紧抓不放。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舆论监督呢?实践告诉我们:准、狠、稳,是舆论监督的生命线。在这方面,襄阳日报作为中共襄阳市委机关报近两年来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舆论监督要准,就是准确公正,不能偏听偏信
舆论监督的关键是真实,对监督对象的批评必须实事求是,问题一定要搞准搞实,做到丁是丁,卯是卯,对实事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一决不能说成二,白的更不能说成黑的,就像公检法办案一样,依法依据办成铁案,这样的舆论监督才不会被推翻,才会有力量,才会被监督对象所接受,才会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教育一大片的目的。
舆论监督要搞准搞实,首要是求证各方,不偏听偏信。俗话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要兼听,记者必须作风扎实,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要亲自查看有关材料,亲自找当事双方座谈,不能单凭一方的说词来写稿件。其次,透过现象看本质。搞舆论监督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千万不要被表象和假象迷住了眼睛。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思考,善于质疑,要善于刨根问底,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我们的舆论监督才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2008年襄阳日报成功开展的群众《社保缴费难》的批评报道,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群众排长队缴医保、社保费的现象,前几年在襄阳市区非常严重,地方媒体也多次给予曝光,然而每次曝光之后,有关部门就站出来解释,说是群众缴费扎堆造成的,于是媒体就将这些解释作为回应一登了事。这种就事论事的表象批评,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缴费难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有的群众为了赶在规定的时间内缴上费(因为过时要收滞纳金),从早上3点就起床排队。这件事引起了襄阳日报的高度关注,派出资深记者进行采访,通过深入采访和认真分析发现:缴费难不是群众扎堆缴费造成的,而是有关部门没有坚持以人为本,规定不合理,交费网点少导致的。原因找准后,我们及时推出了《社保缴费难》系列报道,首先以《社保缴费:难!难!难!改善服务:盼!盼!盼!》为题在头条位置推出,并配发了群众排长队的大幅照片,给人以很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接着,我们用递进的方法,透析原因,用步步紧逼的方法,让有关部门表态,拿出整改方案。报道推出后也很快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第三天,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税务、银行、社保、财政等有关部门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缴费难问题。很快,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方便群众缴纳医保、社保费的文件,税务部门增加了交费网点,改由中国银行一家代收为工行、农行、建行等多家代收,并在每个社区设立征收点,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缴费,至此,多年的社保缴费难得到了彻底而圆满解决。受惠群众拍手叫好,专门给报社送来了表达感激之情的锦旗。通过这件事,襄阳日报的公信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二、舆论监督要狠,就是一追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作,解决问题。因此,我们的舆论监督必须一追到底,直至追出结果来。决不能一批了之,一曝了之。
长期以来,媒体开展舆论监督一直是个难点,这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方法上的问题,有的只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和新闻卖点,有的为监督而监督,为批评而批评,不注重监督效果。造成批评的多,接受的少,曝光的多,纠正的少,监督的多,结果的少。久而久之,媒体的舆论监督成了纸老虎,失去了震慑性和权威性。襄阳日报这几年十分注重这个问题,不曝则已,一曝惊人,穷追不舍,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2010年3月,记者接到报料,称国家4A级风景区古隆中周边违法建房严重。接到举报,记者立即深入采访,发现周边群众得知风景区开发扩建的消息后,为了获得高额补偿,纷纷违法抢建,违建面积多达几万平方米。情况弄清后,襄阳日报立即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了题为《隆中景区部分村民抢建成风》的消息。违建曝光后,说情的,辩解的,纷至踏来,一致要求不要追踪报道了。但编委会认为,对这种为了私利不惜破坏国家级风景区、损毁襄阳形象的违法行为,决不能姑息迁就,必须坚决揭露,彻底纠正。统一思想后,决定组织报道专班,不惜版面,追踪到底。并调动各种新闻手段,消息、通讯、照片、言论一起上,所有的曝光新闻均在头版刊发,经过一个月多的追踪报道,违建之风被遏制,拆除违章房屋2万多平方米,处分有关责任人9名。这一追踪报道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让舆论监督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把握好三点。一是要选准对象。要选择那些群众反映强烈且需要解决,而党和政府也要求和希望解决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果选择的问题只是群众要求解决,而党和政府目前又没有条件解决,那结局只能是不了了之。二是要顶住压力。新闻单位是社会的一个部分,不是处于真空之中,一旦决定对某问题进行曝光,就必须顶住来自上下左右的说情风,做到无私无畏,如果顶不住压力,监督就只能半途而废。三是要重拳出击。编辑部要舍得人力物力,拿出重要版面,大篇幅、不间断,进行集约式的连续报道,以形成舆论强势,让说情者闻而却步,让当事者放弃幻想。
三、舆论监督要稳,就是稳妥慎重,不能过多过滥
“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这是党的十四大对舆论监督提出的要求。正因如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加强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又要慎用舆论监督。当我们进行监督的时候,必须从大局出发,做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帮忙不添乱;有利于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帮成不促败;有利团结鼓励和社会稳定,帮好不使坏。
这几年,少数媒体尤其是一些地摊小报,为追求卖点滥用舆论监督,事无巨细,有闻必录,有的甚至断章取义,取其一点,不及其余,不仅给监督对象造成了伤害,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混乱。这种现象必须严加防范。因此,我们必须首先端正思想,正确使用舆论监督权。党报的舆论监督权是宪法赋予的,是党和人民给的,是一种公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用来谋取私利,更不能用来争强赌气、发泄私愤。必须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正确运用舆论监督权。其次,要把握好“度”,不要过多过滥。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界限,有一个度,越过界限,超过了度,就会适得其反,甚至会犯严重错误。我们的舆论监督一定要掌握好“度”,不搞舆论监督不行,搞多了就会乱套。这就要靠我们的媒体负责人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去权衡利弊,积极而慎重地行使舆论监督权。■
(襄阳日报传媒集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24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