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整合与共享途径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津津
【摘要】知识和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经济特征,要求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能够有效地将个体知识转化为集体知识,建立知识整合体系,实现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人力资源集聚、知识管理系统建立、柔性组织方式、知识交流环境构建是企业顺利进行知识整合与共享的途径。
【关键词】知识 知识整合 知识共享
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由对有形资产的占有转变为对无形资产的实际拥有。无形资产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知识。企业以产品作为知识的载体,与市场、客户等进行交易,知识的含量越高,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具优势,实现的价值越大。企业对知识的整合与共享是提高产品知识含量的基础。
知识整合与知识共享
知识整合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识别、利用和组合运用,促进组织内各行为主体在知识上的互动与有机结合,以形成特定目标下的技术知识体系。
知识整合的过程是技术创新的过程。企业追踪市场以获得来自客户的特殊信息,形成技术创新问题的导向,激发新产品开发。在产品开发的特定解决方案中,一方面充分地使用和集结成熟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对技术链接点或部分环节的知识空白点进行补充。前者是对科技知识的继承和运用,构成组合技术;后者是对知识和技术的开发,构成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技术整合的程度和开发,由市场导向将产品层次不断复杂化,在整合中一般需要多项学科领域的综合与交叉,其交汇点成为技术创新的集中区域。
通过知识整合获得完整的技术知识体系。知识是对自然规律性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通过知识指导创新,完成由知识体系到技术体系的过渡,形成生产体系。生产过程越复杂,对知识和技术的依赖越大,知识与技术的天然规定性与合一性支撑着知识技术体系的建立。因此,产品工艺过程的组织实际上要求分散知识点的有序排列和集结,以构成完整的技术知识体系,这个过程就是知识整合。技术知识体系的完整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完整,单项技术的支撑点与其它技术支撑点在层次上是匹配的;二是顺序排列上完整,符合产品工艺要求,两者结合构成了技术链。
知识整合的目的是为了知识共享。知识经整合形成生产和流通系统中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组成知识支撑下的技术链,集结了链上各环节的运用者,构成知识系统的共享。知识共享的方式一方面表现为处于相同技术链结点上的生产者对相同知识点的共同使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处于技术链上不同结点环节之间由协同性带来的共享效应,由于技术链上结点之间相互依存,所以能够共享到完整的技术知识体系所形成的整体效果。当产业链及供应链基于特定产品生产时,技术知识体系主要由产品、工艺知识构成;当产业链及供应链基于柔性化制造下,技术知识体系中还包含顾客知识;当基于规模扩大而分工使产业链延伸下,则技术标准成为联系模块之间的共享技术。
企业知识整合与共享的途径
通过知识整合将无序的知识点按特定要求有序排列,排列规则以主观认识出发充分体现企业的目标和需要,用以完成组织的运转,随着企业目标的提升和变更,知识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不断地被重新整合与共享。
设立明确的企业知识整合目标。有效的组合需要明确的目标,它往往由企业内特定开发的项目所确定。知识整合要求对目标使用层次法进行分解,以得到树形结构的目标族,形成项目技术体系架构,架构上的结点集中了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技术架构体现知识排序,逐项确定树形末梢目标点上的技术方案既能够有效完成知识整合。在目标族下形成的知识整合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堆积,其连接方式是有机的结合体,是知识整合的主体部分。
知识特征对整合与共享的影响。知识转化成为特定的应用技术,特别是转化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知识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所谓明确知识是可以用编码方式清晰表达、直接传递、易于迁移的知识;所谓默会知识是以隐性状态储存于人类大脑中的知识,主要由个人拥有的方式存在,表达为人的理解力、领悟力、灵感性和逻辑性等。企业内部的技术体系属于明确知识的范畴,隐性知识只有被有效的明确为编码方式,才能够被他人吸纳和共享。因此,将默会知识转化为明确知识是知识整合的重点。
企业外部知识整合的内部使用。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自企业外部的知识是知识整合的重要内容。企业对外部知识来源进行整合出于两种要求,所采取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一是将企业外部知识整合到企业内部进行使用;二是将外部知识整合后在外部使用。外部知识在内部使用的情况下,首先需要确定使用的目标,即知识拟解决的问题、层级及必要的内容等,有针对性地在企业外部寻找和筛选适用的技术。其次知识竞争也会由外部进入内部,促进企业相关成员进行知识的学习、探讨和研究,这不仅仅是成员个人的行为过程,更重要的也应当是集体行为过程。再次企业能否保障个体知识向集体知识的整合,完成企业相应的目标。进行外部知识整合的成效取决于技术团队、部门配合、管理措施、资金使用四个方面。
企业外部知识整合的外部使用。现代经济环境下,技术进步加快,以单一企业之力从事高技术含量的复杂产品的生产,往往仅能在有限度范围内进行技术组织,在复杂产品生产的技术边界内,存在着以技术链为主导,以产业链相联系的群体(多个企业)生产。产业链中每个结点形成模块化生产模式,在技术上具有相对独立性,构成企业内部使用的整合技术,同时又与其他模块相联系,维持产业链的完整。在这种以产业链为出发点构成的技术链上,任何技术结点的断裂对整个产业链都是致命的。在整体知识系统下,企业位于有限的技术结点之上,内部知识体系不仅支撑自身产品的生产,又以产品承载的技术支撑着外部技术链形成的知识系统,企业知识系统一方面被自动加入到整合的知识之中,另一方面又不需要掌控技术链、产业链上的整体知识,形成了对企业外部整合知识系统的外部使用。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现代技术的发展与产品的复杂程度,已经使产业在规模和形式上都不仅是简单、独立、平行的产业链方式,各学科技术在独立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普遍地相互交叉与渗透,技术链以网络状的方式存在,使产业链亦呈网络状。因此企业要处理好与外部知识体系的关系,对知识整合的程度、掌控与把握的自主限度等,确定在经济上、法律上的合适位置。
企业知识整合与共享中注意的问题
充分发挥企业内人力资源的作用。企业内进行知识整合主要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形态特征表明,隐性知识更多的是以个体知识的方式存在着,以无形资产的属性和特征体现着个人价值。组织成员个人价值的差异一般通过在组织内的职位或薪酬来体现,处于较为关键环节的人力资源,如果通过对知识的整合与他人知识共享,意味着将会导致失去或降低自身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优势。因此有必要通过管理机制,更倾向于维护和保障拥有默会知识主体者的经济利益,以达到知识共享,如设立专项激励津贴或股权,以补偿获得个体知识的成本,达到在数量上足以超越知识被个体垄断所取得的收益,对知识共享起到推动作用。
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包括技术档案系统、知识信息收集整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档案系统的建立保证企业现有知识的保存,包括已经进入使用的技术体系和储备状态的技术体系,以便随时调用;知识信息收集整理系统的建立更关注企业外部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技术上把握相关学科、同行业的动态状况;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是进行实际知识整合在制度机制上的保证。知识管理在系统结构的保障下,能够有效地集知识的收集、处理、管理及决策等综合性方法于一体,使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
形成知识整合与共享的交流平台。企业内部人事关系直线制,强调上下级关系,每个员工具有确定的工作岗位,形成了比较稳定、严谨的工作秩序。然而对具有创造性的知识整合工作并不适合,特别是对存在于个体的隐性知识来说,交流是进行有效的知识整合和知识共享的基本条件,为此在相关部门推行柔性组织的方式,形成个体之间交流的工作氛围是必要的。柔性组织是指打破上下级、部门、时间等行政而建立的知识交流平台,更有利于有效地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提供隐性知识整合与共享的环境。企业对整合后的知识,希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共享,隐性知识的非编码化使得整合与共享都相对困难。企业并不能将所有的隐性知识都转化为显性知识,如手工操作技术、逻辑思维技巧等,由于不能被完全编码化,而使得该类型的知识不能通过理论学习发生迁移和转化,影响知识的共享。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达到知识的扩散和共享:一是在企业内构建相宜的文化氛围,以虚拟组织的形式开展交流与融合;二是实践训练、环境模拟体验等,使个体和少数人拥有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整体拥有的隐性知识,实现共享。
知识整合能否在企业中顺利、成功地形成,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性,需要在企业中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来保障知识整合与知识共享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适应知识交流和转化的要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企业知识整合与共享。(作者为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市科技领军人才系统结构模式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ZLZLZT037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2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