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怎样提高业余训练中运动员训练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惠君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000-00
  成功的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学生被动的参与,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有主动、积极、愉快、满意的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去学习和掌握它。兴趣是学生学习并挖掘自己潜能的动力,它对体育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意志努力和提高学习效果,都有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加强情感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贯穿始终的灵魂,是构成和促进师生之间“教”与“学”双向投入的桥梁与纽带。事实证明,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应当具备两条:一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二是让学生喜欢你上的这门课。只有学生喜欢任课老师,才能引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要让学生喜欢教师,首先要以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高尚严谨的职业道德,渊博扎实的文化知识和熟练高超的专业技术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学习榜样。其次,还要关心、爱护、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学生交往,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可亲可近,从而乐于接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感情共鸣。体育教学过程的情感投入,绝非仅仅满足于“气氛活跃”、“热闹”,而是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益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落实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加强情感的投入,要把恨铁不成钢,变成循循善诱;把急于求成,变为耐心仔细;简单粗暴的训斥,变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诱惑。只有这样,才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现代科学也进一步证明了情感的投入对教学的巨大影响。因此,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是健与美化身,要让学生在短短的课时内领悟到他的真谛,并在此基础上强身健体。
   2、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
   体育教学要充分的利用观摩、比赛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触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学习体育的巨大动力,进而学好体育。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要活泼多样。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的教学,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技术水平等情况,将教学过程设计的活泼多样,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能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决不可用一种模式到底。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体育教师如果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崇拜者,就会产生莫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而这种感召力和说服力主要来源于高尚是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生活活泼富于幽默感的教学语言。
   体育教师的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指清楚、精炼、确切而又生动形象、充满情感的语言。这种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有助于挖掘他们的潜能。无声语言是指表情和身体动作恰到好处的配合。这种随教材内容自然流露的无声语言,更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而乏味的语言、冷漠的表情,则完全无助于教学效果,是不可能激发学生形象兴趣的。
   尤其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除了做标准的示范动作外,它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除了体育自身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外,还需要具备生理、解剖、运动心理、教育学、生物力学、统计学、美学等缩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知识面太窄。就很难把教材教活、教透,也很难赢得学生的欢迎,所以要求教师要广学博才,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另外还要讲究教学艺术,要博才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使每堂课都能牢牢吸引住学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将竞争机制引进教学活动中竞争是当今时代的特点,只有竞争才能有省略,才能使参加者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两制的技能能力,有竞争才能有提高。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但好胜心理和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共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这种共性,引入竞争机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举重包括:标准练习、最大力量练习、爆发力练习、灵活性速度协调练习、一般肌肉力量练习等等。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体能,必须特别注意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提高速度和速度力量,可以通过跑、跳、投掷、负重练习来达到。举重教学完成后,应教给学生评分方法,让学生自己互相打分,对于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应让他们在做一次表演,并给予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班与班之间的体育竞赛等多种方式,提高竞争意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
   总之,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应时刻围绕这一中心来努力,通过情感的投入,目的的明确和方法的多样来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