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四类个体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有效实施因材施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侯秀青

  摘要:本文对学生的认知风格,语言能力,性格,学习动机四类个体差异在外语学习中的影响进行阐释,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关键词:认知风格 语言学习能力 性格 学习动机因材施教
  1 前言
  中小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个体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不同学生记忆单词速度,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表现不同,即使同一个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方面发展也不均衡。本文对认知风格,语言学习能力,性格,学习动机四类个体差异在外语学习中的影响进行阐释,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探索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个性化教学,落实因材施教。
  2 四类个体差异
  2.1 语言学习能力(language aptitude)。语言学习能力,指的是人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天生能力。John Carroll在其早期著作中指出,语言学习能力包括:
  2.1.1 语法敏感性, 学习者具有辨认句子中词的语法功能的能力。
  2.1.2 语言学习归纳及辨认相关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的能力。
  2.1.3 背诵学习能力, 即对刺激形成联想并加以记忆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词汇学习尤为重要。
  2.2 学习动机(motivation)。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者所做出的努力、学习态度和感情状态, 是造成外语学习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Rod Ellis把外语学习动机分为以下几种:
  2.2.1 工具主义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 外语学习者为了某个实际的目的而努力学习语言。
  2.2.2 归附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 一些语言学习者由于对某一国家的文化及风俗习惯感兴趣而产生学习该国家语言的动机。相反, 态度消极, 学习被动, 付出的努力少, 自然达不到好的效果。
  2.2.3 结果性动机(Resultative motivation) 外语学习动机能导致语言学习的成功, 但它也可能是外语学习的结果。也就是说, 学习者在语言学习某些方面上取得的成功会激发更大的学习动机。
  2.2.4 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内部动机是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它取决于外语学习者个体的内在需要。从这一角度看, 学习动机既要引发好奇心又要维持好奇心, 它可以随学习者的某些兴趣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等因素而波动。
  2.3 性格差异。1913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根据生命中“里比多”(Libido)的活动倾向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而把性格划分为内向及外向, 自此以来内外向性格与外语学习的关系便备受学者关注。外向型学习者的重要特征是善于交谈和反应迅速, 这使其有更多的输入和实践机会,但他们通常不太重视语言的表现形式。内向型学习者可能实践机会较少, 但他们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利用其沉稳的性格进行学习输入和深层次学习, 比较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的思考。
  2.4 认知风格差异。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是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态度和方式。场依存型(field-dependence)和场独立型(field-independence)是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及其同事古迪纳夫等根据认知方式领域30余年的实验研究, 场独立型更多利用内在参照标志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而场依赖型则更多地利用外在参照标志, 不那么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两种认知方式在外语学习方面孰优孰劣, 目前尚无一致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依存于场的人易受上下文左右, 倾向于综合的学习方法,擅长于经验式地学习语言,语言交际能力强。独立于场的人则倾向于分析方法, 适合语言形式的研究、学习, 见长于语言知识和语法结构的测试等。
  3 因材施教
  教师应当运用直接观察,间接了解,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这四种个体差异,这是做好因材施教工作的必要前提,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3.1 尊重差异。课堂上,学生的差异不但要得到承认,而且应当得到尊重, 相信孩子能行,以善意的目光去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要以肯定与鼓励为主,对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可暂不做评价,以免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并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3.2 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在教学目标、施教方法、练习与作业、测试等方面分别进行处理,即要进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操练分层、练习分层等。
  3.3 对场依赖型的外向型学习者,教师要充分利用其善于交际,对语言进行更多的假设检验,促进输出,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对于场独立型的内向型学习者,教师应对其优点加以肯定,鼓励; 同时教师应鼓励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不要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鼓励其大胆进行交际尝际,以便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3.4 对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说,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某一考试。
  工具型学习动机某种程度上确实会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但教师在利用其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考试正确而积极地态度,考试的安排次数不可过多,应适应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实际中应当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差异因素,利用合力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施加影响, 使英语课堂真正贯彻素质教育要求,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并适应学生差异的个性化课堂。
  参考文献
  [1] Skehan,P.(1989).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London:Edward Arnold.
  [2] Rod Ellis.(2000).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3] 崔淑丽,刘凤阁. (2007). 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4] 刘凤阁,孙莉娜. (2005). 外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外语的教与学,边疆经济与文化(4)
  [5] 周瑞杰. (2005). 学习者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中国科技信息(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