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可理解语言输入对高职外语视听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西班牙语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直是高职西班牙语专业的教学重点,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西班牙语视听课程的课堂规律,最大限度地接近语言习得的理想状态,也是语言教师关注的重点。论文在分析了目前高职视听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探索了可理解语言输入对视听课程教学的影响。
  【Abstract】The ability of Span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Spanish major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the classroom rules of Spanish audio-visual course and approach the ideal state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to the maximum is also the focus of language teachers' atten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udio-visual cour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ble language input on audio-visual course teaching from the angle of classroom teaching.
  【关键词】课堂教学;西班牙语;可理解语言输入
  【Key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Spanish; comprehensible lanaguage input
  【中图分类号】G633.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1069(2019)03-0133-02
  1 引言
  视听类课程一直是高职院校西班牙语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能力中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许多高校的西班牙语视听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仍旧停留在听音答题这种单一的输入输出模式上,进而导致学生对听力课抵触情绪较高、听力水平提高缓慢的现象。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所接触到的知识信息,顺利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技能,教师应遵循“可理解语言的输入”这一前提来选择语言教学内容并设置相应的视听教学方式,才能适应当前多元学习模式的要求,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可理解输入(有效输入)过程
  2.1 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对掌握全球任何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母语的自然 “获得”,还是除母语之外的二语、外语等其他语言的学习,都需要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有效输入)。著名语言教育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第二语言获得理论的“输入假设” 中就提出了,“输入” 是语言获得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当语言获取者接触到足够的 “可理解语言输入” ,且这些输入略高于语言获取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同时也能注意语言的意义信息,而非语言形式时,语言的 “获得” 才能产生。这也是克拉申著名的 “ i + 1 ”公式[1],即 “ i ” 代表语言获得者的现有水平,“ 1 ” 代表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语言获得者必须能够理解语言的含义时,才有可能转换成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克拉申的 “可理解输入” 理论适用包括西班牙语、汉语、英语等全球其他各种语言。任何语言在“获得”和“学得”的过程中都需要有“可理解的输入”,并且要有足够的量的输入,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输入频率。
  2.2 当前视听类课程课堂语言输入形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西班牙语视听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向学习者输入信息,一般多采取听或读的形式;第二个阶段是让学习者用所学语言输出信息,常用说或者写这两种形式。通过这两个阶段的训练,达到向学习者输入语言材料并让其训练和强化该材料的学习目的。
  目前,受到高职院校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院校的西班牙语教学中仍存在着大量用中文去讲西班牙语的现象。由此不难看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无论是中文的 “学得” 还是中文 “获得” 都大大超过了目标语言。学习者用中文思维去理解、记忆西班牙语的语法和词汇,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产生母语对目的语的语言过滤障碍,降低西班牙语的有效输入。所以,如果希望能够向学习者提供更高的有效输入,首先要培养其西班牙语语感和西班牙语思维。
  3 如何在视听课程中提高“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有效性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2]认为,学习习得语言通常是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真实语言(输入语),并通过情景与上下文理解其意义。而理想的“输入”则应具备四个特点,即输入的可理解性,输入的趣味性或相关性,输入的语法无序性和输入的数量性。其中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一旦输入的语料违背上述规律,尤其是违背了可理解性这一要点,必将导致语言学习的低效或无效。   3.1 提高课堂中可理解语言输入的质与量
  对目标语言输入的质与量是外语学习中不容忽视的两个必要条件。在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中,偏重于教师大量的讲解,这种讲解无论是针对哪个方面,只要是用中文讲解的,都无法实现向学习者输入可理解的目标语言这一目的。因此,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运用目标语言进行输出,在向学习者尽可能多地用目的语言输入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语言输入的质量。也就是说语言输入的难易程度应是符合克拉申“ i + 1 ”公式的,即选用比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难度稍高一点的语言材料,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线索,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头脑中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理解。因此,在语料选择上,教师尤其要注意按照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否则语料难度一旦超过其可理解范围,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资料将成为噪音式声音,反而达不到帮助其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外语的目的。
  3.2 创设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有效理解和内化
  加拿大是最先提出“浸入式”教学模式的国家,他们采用“浸入式学科法语”的教学模式,其效果已经通过40多年的实践得到证明。由此说明,语言在作为人类交流工具的同时,也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当学生能够在合理的学习情境中开动脑筋,用目标语言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一系列活
  动来理解所学知识,势必会提高其西班牙语理解和表达能力。
  为了达到浸入式学习的目的,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创设科学合理的学习情境就变得至关重要。教师在构建学习情境时要结合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尽可能多地激活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其现有的知识内容,以旧导新,促使学习者对新的语言知识进行主动加工,进而获得有效的语言“输入”。
  3.3 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吸收
  情感过滤学说认为,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才可能变成语言的吸入(intake)。因此,为了达到向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语言输入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必然要考虑到学习者的情绪,正向的情绪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吸收内化被输入的语言内容,而焦虑、恐惧这样的负面情绪势必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吸入情况。按乔姆斯基的观点,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按“假设→验证→纠正”的过程进行的。而纠错过程也是学习者最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过程,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允许甚至鼓励学习者出现错误,要让其意识到在语言学习中犯错是习得进步的证据,是不可避免的,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问,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伙伴关系,使师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地进行信息交流。
  通过对西班牙语视听课程可理解語言输入的实践探索,我们不难发现,要想提高西班牙语课堂对学习者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效率,提升其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创设科学合理的学习情境的同时,强调语言可理解输入与输出和谐共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投入过程,更要以有意义的课堂活动为前提,设计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任务,调动他们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在平等和谐的语言输出环境中使学习者尽可能运用已获得的知识, 形成输入和输出的完美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夏盈月.“i+1”理论国家高校英语课堂[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05):86.
  【2】杨鸿. 高校双语教学中英语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初探[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7(09):92-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09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