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多媒体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小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1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本文讨论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其中须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种多媒体教学模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优势 问题 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1]的教学 。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使教学者、教学媒介和教学成果真正达到三位一体,其优势如下:
  1.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手段为一体,使得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能形象、直观地显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
  2.提高教学效率,增大课堂容量。由于目前学校课程的压缩,总课时数减少,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可以在短时间内播放大量信息。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交流。
  3.扩大了授课范围。 传统教学通常是面对面现场讲授,是小范围授课。多媒体教学则实现了大面积、大范围和远程授课,减轻了班多、课重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中须注意的问题
  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纵然其优点众多,其中也不乏须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1.注意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当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始终无法替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随之对教师角色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须具备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融知识与技术于一身。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方法,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实践。
  2.注意教学内容的设计。多媒体教学设计要遵循“3M”准则[2],即:有意义(Meaningful);记得住(Memorable);能鼓舞学生(Motivational)。
  2.1内容要有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指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种水平学生发展的需要。
  2.2要力求学生记得住。教师在呈现课件中,只需提供“need to know”的内容,而 “nice to know”的内容可做成附件给有兴趣的人参考。
  2.3课程内容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学生自己,无人能代替他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比把学习内容呈现给他们更重要。所以多媒体教学设计应努力做到能鼓舞学生,应当尽量设置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认识建构的情境,使学生找到认知重构点,为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投入创设了前提,设法调动全体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体验。
  3.注意课件的质量。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要获得最佳运用效果,取决于课件制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懂教学理论,熟悉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懂计算机知识。课件制作尽量使用深色背景衬以白字,以简洁、舒服为原则;注重师生双向交流;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与表现,据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节奏。
  4.注意课件与课本的衔接。多媒体信息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调控能力,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上课时应以课文为本,充分考虑课件和课本的衔接,经常提醒学生此部分内容与课本有何联系。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探究
  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针对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提出几种多媒体教学模式,如下:
  1.讲授型模式。多媒体条件下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讲授型模式有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在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教学的互动性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该模式下教学资源多数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校园网资源库等提供的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的集合体,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内容丰富,可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式教学。
  新的讲授型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同步式讲授,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教学材料,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向学生授课,甚至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实时网络授课。二是异步式讲授,异步式讲授主要是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将教学材料制成多媒体文件存放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库中,学生通过提取教学资源库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当学生遇到疑问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的网络联系方式询问教师,获得解答。
   2.任务驱动式模式。任务驱动式模式就是教师将所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在多媒体教学中就是指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支架式教学模式。所谓“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支架”的目的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教师在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向他们提供帮助,使学生容易接受,促使其理解不断深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其用意是把教学的责任由教师逐步向学生转移,最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协作研究模式。协作研究模式是指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教学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和研究专题,多个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协作或者分角色扮演等不同形式参加到专题当中,通过校园网络提供的自由讨论区对专题进行交流,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共同完成某个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既强调了学习的个体化,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科学的思维习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实现了教师与学生思维和智慧的群体共享。
  
  参考文献:
  [1]董洁.多媒体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2]刘钊.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1,(12).
  [3]杨威主编.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7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