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冶亚玲

  摘要: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过程是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是其具体表现。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师,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此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思维
  一、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时学生可能常常只会把处于三角形下方的那一边作为底。那么,教师教学时可以用一个三角板在黑板上转动,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可以作它的底。另外,在教学应用题时,一些题目会有多种解答法或不同答案。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教学材料,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堆乒乓球共有10个,5个红球、5个白球,把其中的5个放入口袋中,要保证每摸4次,就能从中摸出1个红球。放红球、白球各多少个?这道题的答案有几种可能(0白红;1白4红;2白3红;3白2红)。在教学这个练习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的答案,并动手验证,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习惯和能力。
  二、设计设疑,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特别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疑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再通过释疑、解决问题等环节,使学生实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一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猴王分桃的故事:今天花果山上特别热闹,因为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分桃节。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大家都希望能多分到一些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对小猴子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吧。”小猴子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说:“那就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小猴子挠挠头皮说:“大王,请你开恩,再多给点吧。”猴王一拍胸脯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猴子,这下总该满意了吧?!”可小猴还是一个劲地嚷着:“不够!不够!”这时,我就问学生:为什么猴王把桃子数增加了那么多,小猴子还是说不够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一听这是学习的新内容,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于是我将小猴三次分桃的过程用三个算式表示成:6÷3=2,60÷30=2,600÷300=2,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从而得出了“商不变性质”这一结论。学生就在如此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弄清楚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结果。
  三、引导――加强学生思维能力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用在教学上可以说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于数学来说,教给学生方法非常重要,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思考方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比较、分析、综合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通常在综合性练习中出现,所以练习的设计很重要。通过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找规律,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我结合了以前学过的周长,给了学生这样两道练习:①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他们的面积相等吗?②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相等吗?这两道练习是把周长和面积联系起来的综合性练习,是对周长和面积这两个知识的巩固,学生可能会通过举例来说明,但是也需要对例子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才能综合出:①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②周长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这个解题过程就是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
  四、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培养,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解题练习,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而言,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教师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时要有针对性,根据培养目标进行设计。例如:为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教师可以考虑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如:“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要弄清这一点,学生就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而后根据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有1和它自身,联想到2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确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总之,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机械地教给学生一些公式和定义,而应该注重对学生各种有效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特别是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因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大量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作为保障。
  
  参考文献:
  [1]杜得勤.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科技信息,2007.5.
  [2]任永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读与写杂志,2007.12.
  [3]侯秀菊.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6.10(下半月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