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自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娜仁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32-01
  摘要: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就小学生来说,拥有自信的学生,他们思维会非常活跃,能够勇于探究新鲜事物,而对于新知识有很强的接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 理解 自信
  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敢于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不轻易言败;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容易沮丧、灰心,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甚至逃避。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应成为每位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数学的学科特点而言,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简单化,让学生不再为难以理解的新知识而苦恼?
  当一个学生觉得新的知识很难理解,特别是当他看到别人都已经能够灵活运用了,自己却还没明白“是什么”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此以往,渐渐地对此学科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学好此学科的自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做的是恢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运用新知识让学生对数学课的教学具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感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的。”教学的理论和实际昭示:培养兴趣是教师的一大重任。那么,在教学中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其参与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延伸旧知识,渗入新知识
  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技能的形成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一个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大部分是其在基础的积累和对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的把握上形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是教师的最高技巧所在。”
  从知识形成的体系来说,所有的新知识都是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人的成长过程也是如此。
  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善于从知识的形成过程来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引用”旧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演绎、归纳、分析而获得新知识。
  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只要合理地利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使他们在课堂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比如:在讲解锐角、直角与钝角大小比较时,教师先出示一个自己用卡纸做好的能转动的角,再发给每生一个,这是同学们喜欢的玩具。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做出锐角的形状,第二组做出直角的形状,第三组做出钝角的形状,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带着做好的角上台比一比哪个角的开口大。这样很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三个角的大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小主人,有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完成后,教师再归纳总结,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事实证明,只要一提这些旧知识,学生就一触即发,然后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就会觉得惊奇。这兴奋、惊奇,足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参与兴趣。
  二、探索新知识,培养参与勇气
  每个孩子都有着强烈的自我展示的欲望和受别人重视的心理,如果这种心理能够得到满足,对学生来说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机会,二是自身知识的问题),就会变得缺乏自信,失去或者转变自己对此的兴趣,课堂上变现为:只要老师一提问,就像霜打的茄子――无精打采,生怕老师点到自己,或者是做一些搞怪、另类的事情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要解决孩子的这种缺乏自信的心理,就要培养其勇于试一试的勇气。
  作为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宽松的气氛,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不要打击学生的表现欲望,特别是当其变现得错误的时候,应当多鼓励、引导,不可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来伤害学生。
  要想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大胆参与,教师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参与勇气。如教师在讲授小数点的移动变化时可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放松。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848米,有一天小数点到喜马拉雅山去游玩,走着走着累了,便在山上睡着了。等它醒来时,发现山变矮了,变成了884.8米。让学生发挥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让那些平时缺乏自信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十倍。孩子们轻松掌握了新知识,不会再为学新知识而畏惧,从此敢于探索、乐于学新知。
  三、灵活运用新知,提高参与意识
  学以致用是提高学生兴趣非常有效的手段,有了兴趣学生的参与意识才会加强。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用于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教学以能力为核心的目标,是升华参与意识的极好办法。要提高运用效果、灵活运用新知,关键在于作业的布置。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该形式多样,应以实践运用类为主,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如小数点的移动变化规律的作业布置,可以这样设计:小数点又继续向山上爬,它发现了一处美景,被深深吸引,陶醉于此。突然它发现山又变了,是变高了?还是变矮了?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做自己学习的小主人,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完成课外作业,培养其自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乐中学,轻松理解了小数点向左移动是缩小、向右移动是扩大。让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发现,让他们充满自信,从而提高了参与意识,巩固了新知识。
  以上几点都是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运用到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中有了明显的效果,作为人师的我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和喜欢,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总之,小学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对学生自信心建立的重要性,要积极探索实践各种好方法,努力培养起小学生强有力的自信心,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打下良好基础,为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