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晓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75-01
  摘要:时代又呼唤着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理想、志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执着勇敢、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乐观的人生态度。创设情感课堂气氛,用高度的热情激发感染学生,以情育人。
  
  关键词:课标 人文 情感 创设气氛 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现行语文教学中,有些学校和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影响,片面强调语文工具性一面,忽视人文性一面,致使受教育者往往出现意志薄弱、心胸狭窄、自私自我、交流困难等人格缺陷。而时代又呼唤着人文精神,针对这一矛盾,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走出困境呢?
  我采取的办法是自始至终用情感教学,在学生学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进而培养人文精神。具体做法如下:
  
  1 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中许多选文洋溢着人文情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有意识地挖掘其情感因素,就可以收到寓“教”于“乐”,达到以情动人,培养人文精神的教学效果。
  1.1 对学生进行理想、志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当今日益物欲化了的环境中,青少年极易迷失自己,追求物质享受,失去高尚志趣。我们引导学生透过作品看作者,如鲁迅的小说《故乡》、《阿Q正传》、《药》、《一件小事》、《孔乙己》无不贯穿着他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的关注。鲁迅一生是为国家民族命运奋斗的一生,他抛弃了个人际遇与恩怨,将自己人生与社会相连,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崇高的、伟大的。象《荷塘月色》表达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取向……都在昭示学生壮丽的人生应与集体、国家、社会相连。
  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常常彰显作者或主人公的价值观、人生观,我们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仅使他们了解时代,解读作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作品及作者身上汲取精神养料,扩大自己的人生境界,培养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
  1.2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执着勇敢、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乐观的人生态度。
  如屈原的《离骚》、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及司马迁、曹雪芹等的作品多是人生遭到重太挫折、打击后的呕心沥血之作,或抒抑郁不平之气,或表矢志不渝的决心,体现了对理想的执着,不向环境和命运屈服、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
  1.3 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美育渗透,陶冶其情操。 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集古今中外文学之精髓,以美的形式,善的内容,传达出作家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发掘其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观察美、感悟美、品位美,以情感“美”滋润学生心灵。例如《我的空中楼阁》所展示的自然美,《最后的常春藤叶》所展现的情感之美、静美、壮美,都会唤起读者沉睡的情感,起到很好的美育作用。
  
  2 创设情感课堂气氛,用高度的热情激发感染学生,以情育人
  2.1 注重诵读,以声传情,体验情感。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而叶老提倡的“美读”意即读出作品的兴味,传达出作者的感情,最终使学生与作者心灵相感相通。因此,朗读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声音的速度,轻重韵律节奏;而更要强调的是这种“美读”使学生由声入手,以声传情,在音韵美的感受中受到点点滴滴的熏陶。根据课文不同体裁,不同特点,朗读也要“因材施教”。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蕴涵着对托尔斯泰的思念追悼之情,在诵读时表现出沉痛、悲威、低回缠绵的情调,甚至热泪盈眶,使与课文相应的情感在教室里弥漫开来,那学生心灵必将得到陶冶而渐趋纯真。
  2.2 以景触情,引入意境,引起情感共鸣。
  所谓意境,是蕴涵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是作者的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的凝聚和升华,因此,教学中,利用直观图画,或多媒体手段,从已经昀讲授与鉴赏入手,引导学生感悟那种实实在在的美,将作品意境与现代学生情感体验沟通起来,能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情感。例如:小说《荷花淀》主人公水生嫂就是在作者精心构置的特别意境中出场的:新荷幽香,月色茫茫,清雾袅袅,微风拂面,这样诗情画意的描写很快就使学生融情于景爱不释手了,但很少有人能体味出这景与景中人的关连之处,适时提问“你到过荷花淀吗?” “荷花淀有什么?”、“你家在哪里希望怎样?能用五彩笔描绘吗?”、引导学生去读、去领会,渐入佳境,接着用多媒体展示出荷花淀插图,使他们悟出景美人更美,水生嫂的宁静、勤劳、纯洁,不正如荷花一样美丽而宽广吗?意境美造就了形象美,而这个美的形象正凝聚了作者所歌颂赞叹的抗战中广大劳动妇女积极向上的情怀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教师只有在帮助学生全面真切地理解作品意境后,方能使他们与作品的作者情感共鸣,得到一种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塑造学生的情感世界。
  2.3 以言激情,以文激情,体会情感。
  以言激情,以文激情,不但引导学生芙注社会人生,而且可以通过阅读接受作品中思想财富,使学生迅速建立起“精神家园”。例如,引导学生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空灵与淡泊;从苏轼的词中,领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从柳永的词中,领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意境;从鲁迅笔下“痛打落水狗”,体会“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峭;从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诗句中,领悟立志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只要多方面品位作品的人文意蕴,学生就能触动心灵。久而久之,便可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的确,语文学科是一座艺术殿堂,只要走进去,就会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应坚持情感教学,以情激趣,把人文教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寓美育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学握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熏陶,以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完善人格。这样,无形中就可以收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