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丹

  摘要:政治科新课程改革要求“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一、做好问题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政治课的基本理论是抽象而深奥的,如果课堂上只有抽象的理论,没有具体生动的实际,如何让学生喜欢呢?创设问题情境,使政治课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显得格外重要。“问题”是学生探究的方向和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源头所在;“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式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是把问题放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体会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要本着三个原则: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生活。例如,在学习劳动和就业的时候,我通过播放近几年大学生找工作的视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这一情境中,让学生在这个实际的情境下去感受,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了解了知识要点,使学生理解并牢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重要性。
  二、引好探究方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过“: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在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学生们想去发现、想去探究,所以我们要做好引路人,把握好探究方向,让学生们顺着正确的方向去收获知识。这条路该如何引呢?新课改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改把灌的过程转变成探究的过程。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从两方面来引,首先,要引对探究的对象,探究的对象一定是本课的重点或难点;其次,要引导学生们从哪里开始探究?举一个教学中的例子,这节课要探究的主题是“:怎样看待各种各样的消费现象?”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消费,是跟风随大流、追求标新立异、盲目攀比,还是量入为出、追求实惠。而探究这一问题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社会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消费现象”,只有学生理解了这一点,才能遇到“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消费现象”。这样设计符合人们的普遍思维习惯,即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进行探究。我们可以想象,在没有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情况下,直接研究“怎么办”的问题,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完全脱离了学生实际思考问题的能力,探究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明确了探究对象,理清了探究思路,探究才是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三、开发利用政治教材资源
  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教材观,用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目光看待教材,创造性的开发利用教材。新《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政治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四、政治课教学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培养和人文关怀
  新课标闪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浓郁温馨的人文关怀色彩的文字在新课标中比比皆是。例如,在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新课标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本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课程设计思路”方面,更是史无前例的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这样做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上述这些规定和要求,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一切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着新课标对人的尊重与关注,因而洋溢着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
  五、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
  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这也是新课标的亮点之一。例如,新课标在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举例来说,教师在讲“经济常识”价值规律时,由于价值规律比较抽象,教师不应直接讲述概念,而应列举以下的一些社会现象,如:下雪了,菜市场上的蔬菜价格一路上涨,天晴了价格又回落到正常的水平;禽流感期间,鸡的价格一跌再跌,甚至无人问津,大家谈“鸡”色变。然后提出问题:你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商品价格会无限制的上涨和下跌吗?学生讨论后就可以得出结论。在讲解这一内容的时候,采用生活现象和事例导入,学生会感到亲切,新鲜自然,较好地体现政治课中的生活主题。
  综上所述,新课标与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相比,其基本理念与具体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个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落实。所以,要适应和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753-754
  [2]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9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