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明艳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便可以对事物作初步的分类,比较法,就是用比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这是各学科通常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它的认识功能在于它有鲜明的启发性,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的各个抽象定义、逻辑和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牢固记忆,促进数学学习的进度和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一、概念教学中的比较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细胞”,是正确推理和判断的依据。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但许多概念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便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概念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概念,使学生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学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后,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概?念与一些相关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达到正确理解概念实质的目的。
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而运用概念的过程?又是深化理解概念的过程,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含义。如比较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时,课件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先闪烁长方形四周一圈,再用不同颜色闪烁整个面,让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的总和,而面积是指围成长方形的大小。这样直观地比较,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从具体形象的干支转化为抽象概括的理解,并为激活创新思维奠定基础。例如:两数相比,有标准数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因此就出现了多几用加、少几也要用加的应用题。学生对这样的应用题,往往是根据个别词语来确定算法,造成错误。教师可将两数相比的题目归为两类:标准数已知的和标准数未知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揭示它们的规律。凡标准数已知的题目,“多几”用加,“少几”用减;而标准数未知的题目,“多几”反而用减,“少几”反而用加。如“小红家养了30只鸡,养的鹅是鸡的2倍,比鸭多4只,养鸭多少只?”这种比较,有特殊上升到一般,可把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引向深化。
二、应用题教学中的比较
应用题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应用题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数量关系,在比较中掌握解题方法。
1.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比较。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若干道相关的简单应用题复合而成的。在教?复合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若干道与之相关的简单应用题,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简单的应用题合并成复合应用?题,再比较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很自然地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并把复合应?用题分成若干道简单应用题。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应用题“多变”中的比较。应用题“多变”,包括“一题多解”、“条件变换形式叙述”、“一题多编?”等。通过比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在“变”中得到锻炼,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能使学生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三、新旧知识的比较
在小学数学的的教学过程中,以往所学知识和正在教授的新知识会有部分相同或相似,那怎样要区别新旧知识的不同,抓住新知识的本质,正确掌握新知识,温故知新,旧知识就要有一个比较的过程。这种比较有两种情况:一是是在教学新知识时,与旧知识进行比较,找出相异之处,理解新知识的本质特征。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将其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进行比较,明确两者解法上的不同。这样的比较强化了学习的系统性,使前后的学习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二是在引入一个新知识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知识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知识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知识,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就先要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
在学习新课之后,不仅要及时练习所学的内容,还要回顾以前所学过的内容,特别是要回顾和练习新学知识内容相似且易混淆的题目,以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新的知识的同时,又回顾旧知识,以此来区别和更好的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不同,这样就可以快速掌握正确应用。例如在学完“连除应用题”后,应回顾“连乘应用题”的题目。在教授完“归一应用题”后,也应带练“归总应用题”等,学完通过比较它们的解题思路,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就可以使看似零碎没有规律的知识串连成线,织线为网,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对比练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的牢记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比较法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不但教师乐于运用,而且学生也容易接受。在运用比较法时,教师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与运用各种比较的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同时注意被比较的内容应该是同类知识,切不可把无任何共性的两种或多种事物和现象随意加以比较,否则,将适得其反。
总之,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比较法的充分运用不仅可以使新旧知识不断交替,同中求异,温故知新;还可以将数学知识综合对比、概括总结,揭示其逻辑规律。更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9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