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数学思维是学生针对数学题解析必不可少的一种惯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解析数学题的时候快速掌握解题技巧,简化答题步骤。重点分析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思维 数学题解析 作用
数学思维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而成的一种思维,可以细分为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对应思维、假设思维、转化思维、消元思维、发散思维、量不变思维等。在数学题解析的过程中应用数学思维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但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过小,数学思维还不够成熟。所以,非常有必要分析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一、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的作用
(一)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的作用
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相对,指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即当使用顺向思维进行数学题解析无法获得答案時,通过反向思考可以更加透彻的解决问题。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主要发挥着以下两点作用。第一,逆向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智力发育还不成熟,在进行数学题解析的时候习惯使用顺向思维。但是某些难题使用顺向思维很难得到答案,如果此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则会获得不同的解题思路。而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在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第二,逆向思维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题过程中应用逆向思维,可以打破顺向思维的限制,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得到问题答案。
(二)转换思维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的作用
转换思维也是数学题解析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数学题解析过程中应用转化思维,在小学数学题解析过程中,应用转化思维可以将原本陌生的题目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呈现,可以将原本抽象的题目以具体的形式呈现。也就是说,应用转换思维可以将原本复杂的数学关系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达到简化计算过程、快速获得解题答案的目的。常用的转换思维主要有三种:第一,数与数的转换;第二,数与形的转换;第三,文与图的转化。
(三)联想思维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的作用
联想思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数学思维。针对某些数学题,如果按照普通的方法进行身体,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将无法找到解题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题中的相关概念,可以对数学概念进行联想进而获得解题思路。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要想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乘法的时候,可以设计教学情境“妈妈开店”:店里面的商品是各种各样的玩具,深受小朋友的喜欢。此时,来了一个顾客,买了四个小黄鸭,一个小黄鸭5块钱,问这个顾客一共需要花多少钱。然后让学生开始计算。最后,得出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后来,又来了第二个顾客,也花了20元买了5个彩色气球,那么你们能算出一个彩色气球多少钱吗?然后,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洞学生的大脑,就这个问题得出结论:这里是一个图片,一个彩色气球4块钱。然后,再次引出乘法口诀,让学生体会乘法口诀的妙用。
(二)加强实践教学
要想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学生才能够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熟练对数学思维的应用。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练习实践当中感悟数学原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点。而且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
(三)与日常生活结合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培养数学思维的时候,要注意将数学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平均数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家里来客人了”。然后,让学生拿出家里又大又长的香蕉招待客人。让学生联想,家里来了2个客人,一共有6根香蕉,要怎样分才能公平呢?然后就可以以此情境展开教学。并且可以提前准备香蕉模型,模拟家里来客人了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所以,有必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实践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等方法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刘树刚.在小学数学解题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7,(70) :106.
[2]戴永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速读,2018,(12) :2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0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