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中职数学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希宁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工具,数学教育承担着使学生的心理潜能、文化科学水平和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任务。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现象严重,教师抱怨现象突出、急躁情绪明显;大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望数生畏”,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在数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视中职学生数学意识的培育
  数学是研究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教材中贴近生活的实例较少,往往造成一种错觉――数学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一门学科,易产生无用性和畏惧感。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非常广泛,有用就能产生热爱,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厌恶数学,害怕数学,首要原因是缺乏数学意识。教师要创设数学情境、实施情境教学,教师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体味学生的思惟和现实状况,将教学内容、教学方针、学生的身心特点、常识水平等身分进行科学化、综合化地考虑。促使学生自动地进入情境中去思虑,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应用。在这种过程中学生真正感应感染到自己成为了“发现者”和“缔造者”,亲自感应感染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成就,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长进心和自抉择信念。所以教师们要按照学生现状,尽量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境,这些情境可所以我们身边的现象,也可所以从报刊和其它媒体中获得信息。然后教师适当地、不失踪机缘地指导学生从情境中提炼出与数学常识相关的问题,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培育数学意识。教学内容要让每位学生从分歧水平上能听得懂、做得了。课堂上、课余时,教师要不竭地鼓舞激励学生、赞誉学生,辅佐学生战胜自卑心理,充实调动学生进修自动性,增强学生的自抉择信念和长进心。这样就能使学生喜欢上数学、想学数学、要学数学,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意识就会增强。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配合成长
  教育要面向全体,其根柢就是要求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分歧的成长。是以,我们在教学中对于分歧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区别看待。这就要求教师要死力去体味学生,研究学生,解决学生自己存在的心理障碍,要耐心地鼓舞激励、指导他们去学。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学生在常识、手艺、能力、乐趣、拿手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拟定分歧的教学方针,从学生现实情形出发,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分歧的学生都能尽最年夜全力,都有分歧水平的收成,只要他能在原本的基本上有所成长,哪怕只是一点点。最终达到让一些学生能“吃得了”,又能让一些学生能“吃得饱”,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成长的方针,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三、通过数学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学习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算法思维”,通过构造算法,比较不同算法的效率,并选择算法的实践,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从事智力活动的良好品质,如计划自己的工作、寻找完成工作的途径、对结果进行评判等等。数学的抽象,能使学生获得这样一种素养: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并用恰当的方法表示出这种本质特征,以便进行思考和交流。理解数学首先靠的是“观察”,通过观察引起记忆,通过记忆引发联想,通过联想产生类比,通过类比再进行归纳、抽象,依靠逻辑推理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即数学能为我们提供有特色的思考方式,这就是抽象化、符号化、公理化、最优化、建立模型。应用这些思考方式的经验构成数学能力,这是当今信息时代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智力。正如我国罗士健教授所说:“数学将成为21世纪每一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淡化数学学习的结果与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实践,重训练、轻能力,这使得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雪上加霜,没有过程的结果,他们理解不了、接受不了;没有应用的知识,他们缺乏兴趣、巩固不了。其实,从普高到职高,数学教育的功能已从“筛”变为“泵”,已从以应试为主,转变为以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淡化数学学习的结果。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从数学教材到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应突出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数学活动,特别是探究活动。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一系列活动,如实验、游戏、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必须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一般规律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当前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我们注意到与传统教材相比,职高新教材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如新教材对“数学的内涵、外延有较多篇幅的叙述(注重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但落实到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仍然是最基础的部分(淡化了结果)”。
  五、重视数学的育人功能
  数学中的概念来源于实践,由数学概念演绎而成的数学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于实践,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重要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确立与演化,重大数学理论的创立与沿革,都要运用分析、归纳、综合、抽象、概括、演绎、类比、猜想等科学的思维规律,数学中体现出的联系、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正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数学教材中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光辉,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利用教材中有关数学发展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材中介绍了大量数学发展史的内容和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如自学成才的华罗庚、秦九韶和《数书九章》、杨辉三角、笛卡尔与坐标法等等,它们像晶莹的明珠,处处闪烁着真理的智慧和光芒。从灿烂辉煌的数学发展史中,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果卓著,对人类文明和世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外数学家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人胆识、勇气和毅力,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投入与执着,为真理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好教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1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