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兴趣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谨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019-02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地位是其它课所不可替代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是高校教师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兴趣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十分重视的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它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地位是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
江泽民同志曾经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要求全国高校大学生和各界青年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就担负着这一光荣使命,但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有效地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激发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确实值得广大教育者们认真思考。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理论素养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如何使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同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育祖国未来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如何能出色地完成这一神圣职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教师的自身建设,全面地优化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教师能否用理论说服学生,还要看教师对理论的掌握程度,教师的知识面越广博,运用和使用理论的视角就会越开阔,就越容易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地做忠诚党的理论工作者;一方面,学校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些便利条件,让教师能够参加一些具有实战型的培训机构或进修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业务能力,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照本宣科、空谈理论,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遇到学生困惑的问题应该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来解释理论的本真,并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拓宽研究领域,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疑难问题,“帮助已经包藏于每一个人的意识中的思想出世”(黑格尔语)。[2]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文化沙龙、学生论坛、专题讲座等活动,还可以经常请一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比较有造诣的专家、教授来给学生讲学,让学生与教师、专家形成很好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在交流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质量,稳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师队伍,最终达到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挖掘理论的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
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枯燥刻板的条文,而是历史性、时代性、逻辑性的有机统一。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仅仅就理论讲理论的说教形式显然行不通,这就需要教师开拓思维领域,努力讲出它的深厚的历史感,、强大的时代感以及严密的逻辑性。恩格斯曾经说过:“官方的黑格尔学派从老师的辩证法中只学会搬弄最简单的技巧,拿来到处应用,而且常常笨拙的可笑。在他们看来,黑格尔的全部遗产不过是可以用来套在任何论题上的刻板公式,不过是用来在缺乏思想和实验知识的时候及时搪塞一下的词汇语录。”[3]也就是说,那种只顾生搬硬套,不懂得在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的大环境下去思考理论、运用理论,最终只会将理论变成教条主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指导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具有超强的语言逻辑魅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固有的魅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努力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富有的深厚的历史感。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成为人类认识史上的智慧宝典,其中原因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拥有宏大的历史尺度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从而吸收了人类发展史中众多积极成果,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基础之上的理论思维,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了深厚的历史感。第二,努力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强大的时代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它不是超然于世界之外的遐想,而是存在于思想之中的现实。第三,努力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紧密的逻辑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征服人心的强大的逻辑力量,它指导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批判与反思,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范式,价值观念和生活全过程。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固有的魅力,也是使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原因。
三、丰富教学形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理论的兴趣,其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如果能将理论讲透、讲活,不断地丰富教学形式,就很容易引起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兴趣。运用好这一手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倾注于感情。教师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字面意思的讲解上,就会使理论变得枯燥、乏味,甚至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很难唤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好奇心。相反,如果教师富有感情地说教,将抽象的理论讲得鲜活,结合社会现实事例诠释理论的真正内涵,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践,想尽一切办法去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是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扩充专业理论知识,多了解一些国内、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问题及最新理论成果。还可以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紧密地相结合,从而使教学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最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宝贵的教学实习的机会。理论来源于实践,要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冯波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实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