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廖敏杰

  摘要 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将悄然引退,取而代之的是国家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学任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因此,我们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学习。
  关键词 新课程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始终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始终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理智力量,从而无法导向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新课程改革从关注课程的“学术性”到重视课程的“社会性”,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体系”向“多元能力”转化,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学任务。新课程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知者的一个目标,而是视其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新课程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摆脱传统知识观的牵制,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改变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学习,主要是三种学习方式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地学习。自主学习有以下几方面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标准: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尝试,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了好奇心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教学中,笔者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钠的用途,如高压钠灯应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和钾的合金是中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可以用来冶炼金属等,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处于亢奋、激动的情绪中。激发学生探索钠的性质的兴趣,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达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②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的情景与氛围,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当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后,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试剂瓶中的钠是保存在煤油里,引起学生的疑问;再学生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的钠,然后用吸水纸擦干,放置在表面皿上,观察钠块的变化;再让学生另取一块钠块放在石棉网上加热。通过两个实验现象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钠发生的反应,并解释为什么钠要保存在煤油里。这种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③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验证、探索、创造的可靠手段,是化学的灵魂。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然后投入一小块钠块,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后,让学生先汇总实验现象,然后再由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钠的相关性质。例如,学生汇报钠浮在水面上,可以引导学生得出钠的密度小于1的结论;钠融化成一个小球,可以引导学生得出钠的熔点低的结论;溶液变红,可以引导学生得出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结论。自主学习最显著的特点是开放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放性地实验,给学生一个亲身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终身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自我学习的开展,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感觉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在完成任务后得到了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是高效、高品质的。
  
  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在“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尝试。选择这节课作为合作学习的尝试,是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在课堂上由老师讲解的效果不如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相关信息的效果好;而且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或无法较好地完成。因此,我提前一周布置各个学习小组收集各种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汇总,最后在课堂上由一个组员汇报,根据汇报的情况给各个小组评分。这些学习小组是长期建立的,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自己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由于学习任务较重,学生一个人收集全部的信息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学生一般将这个学习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部分,例如大部分的小组将任务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太刚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然后各自收集一部分的材料。收集任务完成以后。利用课余的时间,小组成员把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汇总交流、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把他们的材料整理成一份学习报告。在课堂上。笔者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汇报结束后可以由其他小组提问,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展开相互的辩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形成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根据每个小组的汇报和答辩的情况,不仅有老师给予的评分,其他各个小组也参与评分,这样使得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更为科学合理和公平。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社会技能,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3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

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在“化学反应速率”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教学尝试。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①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开端。我做了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放有5mL 0.1 mol・L-1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再加入3mL 0.1 mol・L-1盐酸,学生观察实验后发现两支试管产生气体的快慢不一样,从而提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提出猜想假设并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我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怎么样进行验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提出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可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我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已经提供的药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学生提出方案后,开始引导学生就如何优化这些实验方案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汇总出几个具有可行性的方案。例如验证浓度的影响,可以用同体积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分别与0.1mol・L-1和1mol・L-1的盐酸反应,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
  ③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进行化学实验也成为化学学科实施探究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可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让学生四人一组,根据刚才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④根据实验现象、数据。展开讨论,得出结论。例如学生在观察实验后发现碳酸钠溶液与1mpl・L-1盐酸产生气体的速率快。则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结论。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总结,进行思维加上,总结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变为能力。
  探究学习比传统的接受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知识的构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巨大的舞台,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精神。
  学习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愿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建立起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3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