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显东 周 然 马晓江
[摘要] 世界上没有一种技术能真正保证绝对的安全。保障系统安全的第一步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安全管理策略。培养中心全员的安全意识;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安全备份机制、灾难应急预案及演练灾难恢复是网络安全策略制定和实施的三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疾病控制中心 信息管里系统 安全管理策略备份策略
将局域网技术引进疾病控制中心管理及实验室检测,使中心信息管理从简单的行政、财务管理系统向复杂的多功能系统发展,提高中心的管理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对中心而言,保护局域网络的安全,就意味着保障中心业务的正常运转。绝对意义上的安全网络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没有一种技术能真正保证绝对的安全。保障系统安全的第一步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安全策略,以保证网络系统的各部件、程序、数据的安全,这要通过网络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来实现。保证中心内整个网络的安全就是保护各种程序、数据或者设备的安全。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内部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防止网络资源由于入侵者攻击而遭受破坏。这具体包括三部分:与安全措施有关的信息分发(如密钥的分发和访问权设置等);安全服务措施的创建、控制和删除;与安全有关的网络操作事件的记录、维护和查询日访管理工作等。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必须要制定网络管理的安全策略,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培养中心全员的安全意识
1.1中心各级领导充分重视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的制定和落实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因此中心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培养中心全员的安全意识,首先要使中心各级领导具备网络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在某种意义上,保护网络安全就是在保护中心,使他们知道缺乏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工具、产品等等都有可能带来网络安全事故。
1.2 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技能
如果实施之前,先对安全策略进行详细设计,可以在发生系统资源滥用时减轻安全分支的活动,更可以降低数据被毁坏和丢失的可能性。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是由网络管理人员根据中心的系统安全需求设计的,还必须向各级领导解释和说明其中的内容和意义,这样才能使网络安全管理策略被采纳进而得以落实。中心网络管理人员应当以培养全中心人员的安全意识为已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推进一整套完善、高效、可行的网络安全策略在中心的形成和贯彻。
1.3 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人-机关系问题,对于网络安全来说,最重要的起点是从涉及计算机的人员开始的。对中心所有操作局域网内计算机的业务人员,要定期进行计算机安全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计算机安全技术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或一台机器的不安全隐患有可能使整个网络不能正常工作。
2 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督查机制
2.1人员管理制度
首先应在中心成立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中心主管信息工作的主任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各网络使用部门的领导、各部门选派的网络安全员和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讨论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督查机制,以及各项灾难应急预案,并定期召开安全会议,通报近期的国内外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安全预警事件、中心内的网络安全事件和安全隐患。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建立与部门和个人收入挂勾的奖惩措施。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应负责聘请网络安全顾问审核中心内部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在中心为全员讲解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典型案例,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其次是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管理员是决定中心网络是否可以安全、有效运行的根本因素。管理员负责维护和配置中心网络的核心――数据库服务器和各种网络设备,掌握服务器密码和数据库密码,有任意删改数据的权限,因此,网络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决定着中心网络的命运。挑选网络管理人员,在衡量他的专业水平的同时,必须要考察他的思想品格。网络管理人员在上岗后要定期接受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特别是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的新技术、新动向。同时,网络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中心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监督,制定管理员操作规范,填写详细的工作记录,一方面可以备查,另一方面当管理人员更换时,可以保持工作的延续性。
第三,对全中心所有操作网络内计算机的业务人员的管理同样重要,必须制定严格的上岗资格和考核制度。在上岗前应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业务操作的基本培训,通过考核才能上岗。人手一份计算机业务操作指南、安全管理条例和故障应急措施,上机和离机时填写计算机使用记录。计算机业务操作指南中应包含应用程序的正确调用和退出、业务操作步骤、基本故障排除方法、内外网络的使用注意等。安全管理条例中应包含:计算机设开机密码,网络用户密码管理,如密码内容、长度、定期更改、保密,失密后立即报告,离开时及时退出系统,操作员在1个小时以上不使用机器,应启动计算机密码保护程序以防止未授权者使用网络等。故障应急措施应包含:遇到按照计算机业务操作指南中的基本故障排除方法无法解决的故障时,上报故障的步骤、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第四,应建立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制度。需要在中心内装修、埋管、布线等施工时,应将施工地点和施工内容上报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以避免因施工而损害到网络线路。建立门卫管理制度,进出重要设备间时应登记,特别是对暴露在过道、地下通道等房间外的网线格外注意监护。
最后,建立人员调离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调离前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由系统和网络管理员及时取消该人员的网络用户名或限定用户权限,由该人员所在部门的网络安全员,更改开机密码等公用密码。人事部门将网络安全管理纳入人员调离时应办理的相关确认手续之中。
2.2 硬件设备安全管理
设备的物理安全是要首先考虑的。建立中心机房、设备间、工作间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于中心这祥一个带有保密性质的单位,更要注意将相关设备保护起来,以避免无关人员接触到。中心铺设的各类网线也应受到保护,既要防止恶意的破坏,也要避免其它的施工人员无意的损坏。安全管理制度中应包括防盗、防撬等防止人为破坏的警卫值班,定期的防雷击、防静电、有效接地、供电系统定期检修等安全检测,注意防火灾、水灾环境的卫生清洁管理,机房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应达到要求,建立遇事上报及时快速反应制度等等。
建立所有设备的档案管理卡。所有的主机应记录计算机型号、配置、名称、使用科室、所在位置、IP地址、MAC地址、操作系统、安装的应用程序、故障维修记录等等。所有的网络设备应记录设备型号、名称、参数设置、网段、故障维修记录等。所有设备都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各前端主机由各科室指定的网络安全员保管。建立设备督查记录,定期对设备检查并做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各指示灯状态、噪音大小,定期为设备除尘等等,对设备配备的钥匙要妥善保管。
2.3 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检测安全性、填补漏洞和不断地监视系统才能有效地控制安全危险。中心的重要数据都存放在服务器上,首先要保证服务器的安全,服务器在连接局域网之前的安装和配置应有详细的规划。规划中应包括磁盘分区格式、操作系统的选择,准备好系统补丁文件,取消默认共享,禁用不必要的服务,设计网络用户组和用户以及相应的权限,将管理员帐号改名,确定帐号锁定、密码更改、时数等管理策略,设定各项审核、安全策略,重要文件的位置和控制权限,锁住注册表,安装企业版病毒监控程序并且要覆盖到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不安装来源不可靠的软件,采用必要的安全产品和设备等等。系统正常运行以后,要不断监视系统性能和系统安全性。及时地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打补丁,定期地为杀毒软件作升级,使用最新漏洞扫描程序发现系统的漏洞并及时填补,用固定服务器监测系统资源使用状况,检查事件查看器、观察启用的服务、运行的进程、网络连接是否有变化,及时发现不法用户、不良程序、可疑的机器名、IP地址、MAC地址。对前端工作站,做到专机专用,不安装光驱、软驱,禁用USB接口,文件共享要谨慎。
2.4 有效的督查机制
有效的督查机制能够将安全答理制度落到实处。中心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是督查组织,定期督查网络运行情况,检查网络运行纪录,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审查系统和网络管理定期上报的报表,检查部门选派的网络安全员的工作记录。
3 建立安全备份机制、灾难应急预案及演练灾难恢复
3.1系统安全备份策略
安全备份的目的是为在系统遇到自然灾难或人为破坏时,能够通过备份内容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灾难恢复。根据不同的需求可制定相应的安全备份策略。一个异地火灾实时备份系统、主要通讯线路备份、主要网络设备备份,能够备份系统的所有数据,这样当本地系统发生灾难时,可以迅速地恢复网络系统和数据,把损失降到最低,安全备份策略是根据中心的需求来制定的,系统是否允许冗机以及可容忍的最大冗机时间(即系统和数据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系统是否允许数据丢失以及可容忍的最长数据丢失时间。安全备份策略重点要保护的是中心的数据,同时还应保护整个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安全备份中应包含设备备份、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最重要的,应做到多种介质备份,提高安全性。如使用磁盘阵列、RAID方案、异地硬盘、刻录光盘、磁带等。好的日常备份制度,应充分利用备份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以减少人工干预。
3.2 应急预案
灾难的发生有时是突然的、不可预测的,应急预案的规划可以在事前冷静、全面、周详地制定出可能出现的各种灾难情况下的应对策略,从而使我们在灾难发生时采取正确的步骤,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尽快向系统全面恢复正常运转过渡。应急预案应由计算机安全管理小组指导实施,应急预案中应准备最坏的情况,充分设想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例如,主交换机故障、主干线不通、供电系统故障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应急预案中应包含实施小组成员及联络方法。拥有完整的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各种安全备份措施,当灾难来临时,才能应付自如。
3.3 灾难恢复演练
网络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在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领导下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其目的是为了熟练灾难恢复的操作过程,并检验系统安全备份策略和应急预案的可靠性,演练过程中应对操作和结果做详细记录,便于总结、分析、评估,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更正,确保在真正灾难发生后能使中心网络及时恢复运行。
网络安全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要求中心从制度、人员、技术手段等各方面,建立起一整套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来指导中心的网络安全建设及维护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中心全员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安全制度,同时,在数据传输安全保护上需要软件系统开发人员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保障中心网络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 胡昌振. 面向21世纪网络安全与防护[M]. 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2] 徐良贤等译.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M]. 北京:机构工业出版社,2000.
[3] 陈海燕 译.业务连续性计划制定人专业实务[M]. 国际灾难恢复协会,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4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