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敏
[摘要]跨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向社会养老转变,对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但是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机构不仅供不应求,而且服务质量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整体建设,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
[关键词]养老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陈敏,苏州市职业大学基础部讲师。江苏苏州215104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1-0180-03
一、问题的提出
据统计,到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10%。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老龄化社会并非中国特色,也并不可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必然会越来越健康、长寿,老龄化是现代国家或迟或早都将面对的问题。但是在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基本上都经历了近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此,他们有充分的时间为老龄化做好心理上、物质上的准备。而我国却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已经大步跨入了老龄社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政府高度重视,各门学科也纷纷关注的原因。
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突出也是最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如何养老?
如何养老?对中国人而言,这原本不是问题。中华民族素来是个尊老的民族,四世同堂、人丁兴旺,这是传统中国人最为向往的家庭美景;同样的,为人子女尽孝、替老人养老送终,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几千年来,中国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重要而自然。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中国的家庭无论是观念还是规模、功能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扩大化的家庭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很少,尤其是在城市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的三口之家。实行了2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也使得家庭的规模急剧缩小;此外,职场竞争的加剧、育儿成本的增加,也使得今天的核心家庭越来越多。
核心家庭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和发展需要,然而却对我们传统的家庭养老带来不小的冲击。伴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的养老功能迅速萎缩。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不仅四世同堂的美景已成奢望,就是常伴父母身侧对许多人而言也难以实现。核心家庭的迅速增加意味着家庭养老功能的迅速退化,“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今天已不适用,社会养老已成必然趋势。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
而且据专家研究,目前我国人口正处于老年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由10%向20%快速增长的时期,预计到2025年后老年人口就将接近3亿。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要求进入各种养老服务机构的老人将会越来越多。那么,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是否已经为此作好准备了呢?
二、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现状
国家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共39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其中农村乡镇敬老院29681个,总床位89.5万张。面对目前明确要求进入老年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的1400多万老人,养老服务机构及其所能提供的床位就远远不够。
此外,从传统观念来看,养老院、敬老院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似乎是专为那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而设的。但是我国孤独老人的社会收养比例也很低,很多孤独老人都因无人照看而导致早亡。据国家民政部统计,2001年老年收养性覆盖率只有78%,农村五保户由集体供养的占64%,由敬老院供养的占13.6%,还有114万人占五分之一的五保户得不到供养,城镇的孤老残幼有150万人,大部分靠低保救助,只有13%由福利机构收养。
尽管如此,我国当前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养老服务机构总量满足不了需要,但是养老院利用率却不高,其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老人进福利院5%~7%的社会供养比例。
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的养老观念还没有转变,大多数老人无法接受去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养老
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外移,社会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传统的养老方式和观念也应该同步向社会养老转变,然而目前中国很多老人观念上还没有转变,还不能接受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特别是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生活水平不高的老人,仍然持有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他们看来,自己是有儿有女的,老了自然由儿女来养老送终,只有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才需要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并且一般的老人都坚信只有自己的亲人、儿女才会尽心尽力地照顾自己,无亲无故的人不可能尽心照顾的,哪怕你花了大价钱。因此即便是身边没有儿女或者儿女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自己,他们也愿意独自呆在家里,坚决不肯去养老院、敬老院。
2、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不仅少,而且收费标准过高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了“夕阳产业”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和利润,创建养老院、敬老院已经不再是政府的专利,很多个体户都纷纷投人其中。然而无论是政府出资兴办的,还是私营性质的,当前的养老院、敬老院不仅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且收费都不低。下面我们仅以苏州市社会福利院为例来看看养老院的收费情况。
苏州市社会福利院是苏州市民政局所属的综合型社会福利机构,1993年被江苏省民政厅评审为首批“一级福利院”,2002年实现ISO国际质量认证。福利院座落在旅游胜地虎丘山麓,占地面积24000多平方米。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原名普济堂,解放后更名为苏州市社会福利院。福利院除了承担政府供养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孤老残幼之外,也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全院现有床位600张,工作人员260余名。福利院开设有老年病医院、老年公寓、伤残儿童康复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定点培训机构、残疾儿童特殊教育中心等部门。福利院提供的老年服务包括:生活护理、日常保健、住院医疗(老年病医院)、住院康复(老年病医院)、心理援助、健康教育、闲遐康乐。
住在福利院里的老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的;第二类是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但需要工作人员协助的;还有一类是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工作人员帮助的。老人们在福利院的住宿条件都按照宾馆标准间标准,两个人一间,有电视、空调、卫生间。
按照福利院的收费标准,第一类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每月的住宿费用就是900元,吃饭可以自己买菜回来烧,也可以上福利院的食堂购买;另外两类的老人由于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住宿
费用还要高,最少的也要1200元一个月。
按照这样的收费标准,住宿费加上伙食费,其他费用不算,一个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在福利院一个月至少也需要1200元。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也向我们介绍,人住福利院的老人要么都有很高的退休金,要么儿女的经济条件都不错。苏州市社会福利院是属于公益性质的福利院,与那些盈利性质的养老院、敬老院相比,收费还不算高。但是这样的费用对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或者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当前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还难以令人满意
尽管国家为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先后颁布了《国家级福利院评定标准》《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规范性文件,然而目前各种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仍然不能令人满意。这也成为很多老人不愿意去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的一个主要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需要和要求,养老服务机构虽然是针对老年人,但是每个老年人的需要不同,要想令所有的服务对象都觉得满意,这样的养老院或是敬老院恐怕找不到。然而就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而言,由于存在以下几个现状,确实难以令人满意。
现状之一,专业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养老服务机构里需要量最大的专业人员是养老护理员,但是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的统计,到2005年底,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专业工作人员不到2万人。2万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很大,但相对于要求进入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的1400万老人而言,这个数字真的是太小了。
现状之二,男性工作人员少。在养老服务机构里很少看到男性的护理员。也许是因为在我国的传统观念里,对老人的护理工作不仅脏、累、苦,而且似乎是女性的专利,大老爷们是不会去干的。在一次教学实习中,因看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男性老人需要在女性护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上厕所、洗澡等日常活动,有些学生觉得不妥。他们认为无论是从个人的尊严来说,还是从体力方面来讲,男性老人都应该由男性工作人员来护理,女性工作人员护理女性老人即可。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愿意来应聘做男性护理员的人很少,即便来了,也干不长久。
现状之三,志愿者随意性大,且常常缺乏老人护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老吾老及人之老”,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苏州市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人通过网站、电话、信件等途径表示,希望利用节假日到福利院来为老人们服务一天、半天的。他们也很欢迎,尽量安排。但是在敬老院、养老院工作的人员仅有爱心和耐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和需求,才能真正为老人们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所以志愿者们来了后,一般是帮助做做卫生,或是跟健康的老人们聊天、娱乐。真正日常生活难以自理需要帮助的老人仍然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为他们服务。
三、讨论
家庭养老功能转向社会后,对社会各种层次的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会迅速增加。然而现在无论是在人们的心理上,还是社会设施的设置上都还没有为此作好准备。当前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都还较为薄弱,一个完善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现有的服务机构和设施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要。
针对上面的这些问题和原因,为了让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尽快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应积极采取如下的一些应对措施:
1、降低养老费用,积极发展和兴建各种层次的养老机构
近年来,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在城镇建立面向“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其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确无赡养、扶养能力的城市老年人)的社会福利院,大力发展老年公寓、养老院和老年护理院,为不同经济状况和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病残人群提供机构养老服务;在农村加强敬老院建设,为“五保”老人提供集中供养场所和生活服务。此外,政府还颁布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养老机构较快发展。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养老服务机构的费用,而且也满足了不同层次老人的需要。
2、大力培养职业工作者
为老服务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该产业应该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者。为此,应该让年轻人,尤其是男性青年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这一行业的需要和发展。目前为了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福利服务机构工作,我国政府颁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暂行规定》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此外,国家还通过学校教育、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为老服务需要的管理和服务人才。
3、发展志愿者组织。稳固志愿者队伍
尽管通过“金晖行动”,全国已经建立志愿者为老服务站6万多个,共有1300万人次的志愿者为280多万名老人提供了超过6.3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然而就目前养老机构的现状而言,发展志愿者组织,稳固志愿者队伍很重要。这样可以祛除志愿者随意性大、缺乏专业性等弊端。这样的志愿者组织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如社会工作、护理等专业建立合作关系,以教学实习的方式而形成。志愿者以这些专业的学生为主,不仅能够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好机会,也能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和技能。
[责任编辑:陈梅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7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