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 霞
[摘要]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青少年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形成;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但是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青少年的社会化。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作用,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社会化;家庭环境
[作者简介]袁霞,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副教授,贵州遵义563002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2-0110-03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有赖于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它要受到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环境和人们进行社会化的最基本条件,所以,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
一、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作用
1.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初始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和言谈举止,随时随地都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模仿父母的言行,接受父母和社会对其行为规范的要求,并且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动。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青少年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
2.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社会阅历的拓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困难,这时父母的关爱,优良的家庭环境则为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有资料显示,在民主型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活泼开朗,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大多数都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具有自尊心、同情心和自信心,能为他人着想,适应社会的能力强,能正确地对待失败和挫折。
3.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
游戏、学习和劳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三种主要形式,在青少年时期人们一般主要从事游戏和学习,而家庭则是人们游戏和学习的最初场所。在游戏中,孩子们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学会怎样与人交往,同时家长把参加家务劳动和孩子的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展、动手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
二、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进行社会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家庭观和教育观都发生了变化,在家庭教育中也产生了一些观念和行为的误区,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阻碍了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智力教育轻德育教育,家庭教育延续学校教育的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拥有丰富的知识的重要性已经日益显现出来,为了孩子以后能立足社会,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过上比父辈们更好的生活,家长们不惜为孩子请家教、购书籍,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关注子女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认为只要孩子考试有好分数,能够考上重点大学就是好孩子,却忽略了对孩子品行的教育,如在很多家庭中诚信、平等和友爱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品行是先天习得的,不教而会,有的干脆把它推到学校,认为学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通过教师的教学,孩子就会具有良好的品德,与家长无关。在这些思想的支配下,轻视家庭中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影响了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不良的家庭教育方法。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实施家庭教育,首先应全面地了解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子女成长的规律,这样才能把儿童教好、养好。”目前,很多家长都很注重家庭教育,但是由于家长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溺爱,事事顺从,或者在物质上无条件地满足;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与孩子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没有共同的语言,时间可以让孩子淡忘不愉快,于是采取回避的态度;有的家长则简单粗暴,对孩子讥讽、打骂等。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形成依赖性强,过分自尊,任性自私,缺乏自理能力,胆小和怯懦,心理闭塞,抑郁,甚至冷酷或暴躁、反抗等不良行为,影响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形成。
3.重言教。轻身教
有人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家长的自身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因素,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却只注重言教,忽视以身作则。他们不断教育孩子要认真读书,好好做人,遵守社会公德等,而自己却工作不努力,牢骚满腹,得过且过,待人粗俗,满口脏话,生活作风不检点,遇事见风转舵,有的家长甚至不务正业,赌博、打麻将,夜不归家等,这些不良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孩子言行不一,而且也给学校和社会教育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4.“包办代替”。使青少年缺乏独立生存的意识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家庭的所有成员都为他们服务,为了让他们能够吃好、穿好、学习好,大多数父母在生活、学习上实行“全包全替”,使孩子们从小到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甚至有的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做过一次家务,自己没有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导致孩子事事依赖父母,对父母、长辈缺少关爱之心,遇到事情没有主张,经受不起挫折和失败,独立生存的能力较差。
三、优化家庭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在人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社会化的完成。针对以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一个人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能力,而且还需要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身体等。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培养孩子优良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不管他怎样聪明,拥有多高的学历,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是不会成为社会栋梁的。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首先就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孩子要有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
度,教育孩子要懂得关爱他人等,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健康地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作为家长要明确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只有考上大学才能算是人才,一个人只要有健全的人格,学会用脑,就一定对社会有用。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自身发展,不要想当然地设计孩子的未来,盲目确定孩子的成才目标,这样反而欲速不达,事与愿违。
2.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可以缓解青少年学习的压力,提高青少年学习的热情,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怎样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呢?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相互理解、相互关心,遇到问题尽量采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有不同的意见,家长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冲突,而是尽可能保持一致,孩子不在场时父母再进行观点上的互相协商。同时更不能够把工作中的压力和不愉快带到家庭中来,甚至发泄到孩子身上,这样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其次,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改掉不良行为,从各个方面来完善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再次,尊重孩子意见,建立平等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随着身心的发展,青少年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对许多事情,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威性去否定他,而是要尊重他们和他们的一些看法,平等地与之进行交流,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错误的观点及时耐心地纠正,在平等、民主、亲切的氛围中实施家庭教育。
3.重视青少年生活技能的培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赢得竞争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有必要对孩子实行磨难和挫折教育,如一家人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意地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面临的困难,以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同时,家长要放开手让孩子独立地完成一些事情,要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又能够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为走向社会做准备。
4.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在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在家庭中,孩子们习得良好的行为规范,拥有健康的心理,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为学校教育提供重要的前提和补充。学校教育则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学校教育通过对孩子进行正规系统的知识和思想品德等课程的传授,为家庭教育提供了知识条件和基础。因此,要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学校要把学生品德发展以及学习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把孩子的有关情况反馈给学校,经常与老师联系,相互协作,使孩子能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同时,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它像一位无形的老师,一方面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金钱至上、暴力倾向、黄色网站等。因此,我们首先要营造一个文明向上的、和谐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社会保障。其次父母要充分利用社会的积极因素,引导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及时清理孩子在社会中受到的不良影响,教会孩子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衔接,形成社会化、开放性的教育格局。
[责任编辑:周志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8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