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品质。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于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不同的思路,解答一道数学题,其目的不单是要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而且要多让学生开发思路,寻求和掌握独特的解题方法,拓展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学校有故事书480本,是科技书的3/5,科技书有多少本?读题和画线段图后,教师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出现的答案有:a、x×3/5=480b、480×3/5 c、 480÷3/5d、 480÷3×5 e、 480×(1÷3/5)
   答案出来后不管对与错,我不先下结论,而是把它们写在黑板上,逐一让学生对照线段图把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听。b由于标准量没找准,所以是错的,e充分显示了学生思维的独特和新颖。这个同学的解释是:我先求出1里面有几个,有几个就有几个480本,所以列式为480×(1÷3/5)。这样就使疑惑的同学顿时思路开阔了。如果教师只是拘泥于书本中的两种解题方法,势必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思维。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不拘一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特见解,培养他们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精细的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科学态度;其次要培养观察兴趣和好奇心;再次要教给学生观察和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整理观察材料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简单统计表》时,要求学生记录3分钟内驶过学校门前的各种车的辆数。学生既要给驶过的车辆分类,又要统计下各种车的辆数,虽然任务比较繁重,但是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竞争、讨论,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与欲望,在得出合理的数据整理方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所谓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构成新意象或理念的心理过程。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
   我在进行《分数的意义》教学时,出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告诉学生这张纸是一个图形的一部分,原来这个图形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摆出原来图形的形状,然后贴到黑板上。
   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学生不但把准备的学具用完了,又现场制作了一些学具,摆好后贴到了黑板上。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方形可以是不同图形的一部分,从而体会了分数的抽象性,并且对将来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有一个感性的基础。
   四、激发学生活跃的灵感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不要直接予以解答,要尽可能启发他们自己来解决。要尽可能将一些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共同参与这个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只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他们才能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以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4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