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宏升 刘晓辉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农业标准化是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转化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一、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国际上把农业标准化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尺度,也把农业标准化水平作为是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求农产品品种、农业生产技术要标准化,农业生产管理要标准化,还要求农业市场规范、农村经济信息建设也要标准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农业标准化的过程、农业信息化的过程和农业市场化的过程。
第一,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保障。农业现代化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形成了由机械化、化学化、设施化、信息化等构成的完整的技术体系。农业现代化技术体系下的农业生产,强调农机农艺配套、良种良法配套、生物与生物相协调、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等等,这些都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的应用由模糊化转变为精确化、数量化。农业标准化集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技术于一体,是把科研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的桥梁,因而农业标准化就成为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由于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耕地下降的趋势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农业标准化既源于农业科技创新,又是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可以成倍地提高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同时,标准的提高又会推动科技创新,加速农业的科技进步步伐。
第二,农业标准化是利用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的基本前提。用工业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采用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来减轻和取代人力、畜力,减轻劳动者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之一。各种机械工具、矿质能源以及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产品的广泛利用,以及来源于工业的各种材料在农业设施中的应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现代工业提供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机械设备,必须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因此,优质农用工业品能增强农业的物质基础,促进农业快速增长;劣质农用工业品不仅难以起到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甚至起着削弱农业的物质基础、抑制农业增长的副作用。随着农用生产资料经营的市场化,农资经营市场主体多元化,加之农业标准化工作尤其是监测工作力量不足,近年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农膜、农机具等导致的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只有强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才能保证以优质的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第三,农业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没有农产品质量的改善就不能提高其附加值,就无法提升农业竞争力,最终导致农产品在市场上得不到认可甚至为市场所淘汰。近年来发生的三鹿问题奶粉、苏丹红事件等一系类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农产品标准是对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的技术所作的规定,是农产品质量的最直接体现。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和检验,产品质量就能得到保证。事实上,标准与质量是密不可分的,农业标准是衡量农产品质量的依据。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抓质量应首先抓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既能够客观地反映市场,又能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不断改进和提高,再回到生产环节,对生产过程及其标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农产品质量标准是农业标准体系的核心,是保障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农业标准化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手段,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标准化,没有农业标准化就不会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级政府必须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
二、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思路与对策
近年来,农业标准化工作得到长足进展,特别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大大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的进程。农民实施标准化,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如我省泊头市通过强化鸭梨生产的标准化,提升了鸭梨品质,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加速了鸭梨产业的现代化步伐。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农业标准化起步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导致农业的分散生产,生产规模偏小且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农民的标准意识比较淡薄,自觉应用标准的比例很小;国家正式发布的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涉及的产品数量少,大部分上市产品没有标准,特别是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安全限量标准更是严重缺乏;标准技术内容陈旧,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推进历程长,实现难度大,必须多管齐下:政府的正确引导、有关标准化专门机构和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共同努力、广大农业生产者的积极参与。
第一,加快农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农业标准化,就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均建立起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标准,通过规范操作与严格监督,使其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因此,农业标准化的核心是科学、先进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近年来,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食品进口国大幅提高农兽药残留检测标准,有些标准高于我国几十甚至几百倍。如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794种农业化学品设立了67,140项限量标准,而日前我国仅制定了234种农兽药的1136项限量标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要在思想上、组织上以及资金上给予高度重视,加快农业标准体系的制定和推广步伐。
第二,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我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依靠政府的强制性和组织协调性化解农业标准化工作产生的成本,发挥规范、监督作用,积极处理和协调不同利益集团在标准制定、修订和实施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形成统一、规范的农业标准体系;规范和实施农产品认定和市场准入制度;进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规划区域性综合农业标准化等,政府在这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农产品标准化都必须依靠政府来做,对不具有支柱农产品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宜实行政府推动为主;对具有名特优农产品并由龙头企业组织生产的地区,应实行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自律型为主的管理模式,形成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第三,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宣传与培训。通过新闻媒介,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乃至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的培训工作,把农业标准化的各项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传授到每个农户,提高农户的标准化操作水平。以示范户、示范田为样板,让农民眼见为实,相信农业标准化带来的实效,并积极自觉地投身于标准化生产中,逐步完成生产方式的彻底转变。
作者:刘晓辉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教授
(责编/张立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3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