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IC”理论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查伟华

  摘要:本文基于IC利益共同体理论,在对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利益共享”理念为切入点,探析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特点,提出构建“利益共同体”下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相关策略。
  Abstract:This article based on IC benefit community theory, in extracurricular really teaches the bas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quality market marketing special spare-time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in the foundation, take “benefit sharing” the idea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searches analyzes the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extracurricular really to teach the base construction existence the subject matter, and unifies the market marketing specialized characteristic, propos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the benefit community” under the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extracurricular really teaches the base related strategy.
  关键词:IC理论 市场营销 校企合作 校外实训基地
  key word:The IC theory the market marketing the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extracurricular really teaches base
  基金项目:本论文得到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培养营销类技能型人才的研究”(2009R30010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查伟华,女,汉族,77年10月出生,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流通经济
  
  引言
  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更是校企合作的直接表现。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依托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和规模普遍得到提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实现学生就业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效能方面仍显不足。根据对近百所校外基地进行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80%的校外实训基地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还有许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处在不规范运行状态,企业对学生放羊或雇佣苛责,学生中途离职、频繁转岗等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过程中,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利益诉求未达成共识,合作制度刚性制约不强,导致三方合作愿景不明朗,合作链脆弱,相比较工科专业而言,经管类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问题更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迫切要求校企合作站在新的制高点,以利益共识为准则,找准切入点,探究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有效运作的长效机制。
  一、IC理论
  IC理论(Interested Community利益共同体理论)认为,一个组织获得长期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发展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因此,要构建利益共同体,以一方作为合作联的核心,寻求利益共同体的制度和目标。良好的利益机制是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高职院校作为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关键环节,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学校自身的发展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要关注学校自身发展和其他利益主体和谐共存的问题,关注在与利益相关者合作过程中如何趋利避害,要充分考虑相关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努力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目标。因此,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的的校外实训基地,无论对社会、政府、学校、企业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项有必要全面推进的工作。校企利益共同体,主要指学校或学校的一个强势专业或专业群选择区域内相关行业领域内产业链长、成长性好的企业集团或多家企业共同成立一个人才培养的实体,开展丰富的多元合作。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一)脆弱型: “协作式”校外市场营销实训基地
  当前,大多院校与企业建立了“协作式”校外市场营销实训基地。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本身就相对抽象,相关课程理论性相较强,为了适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往往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联系,建立“协作式”校外实训基地。如果在长期的合作中双方产生了信任,有意进一步加强协作,学校或院系就可以以组织的名义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并以此为基础拟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最后通过一定的形式挂牌后,校外实训基地正式成立。
  (二)加强型: “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若干“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为了提高毕业实习的实际效果,学校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生产(毕业)实习型及产学型实训基地。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立这类实训基地的最常用方式是,通过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来构建“合作制”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制”模式的合作范围较广泛,不仅包括实训安排、技术转化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专业设置的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内容。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盈利,因此,如何站在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角度,构建基于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运作模式,使这类企业成为高职院校的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并促使有远见的企业家注意到操作型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注意培养既熟悉本企业的组织文化、又愿意长期为企业效力的管理类实际操作人才,并能够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参与学校事务,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大量获得所需人才,最终实现“学校”“学生”“企业”长期互惠互利,三方共赢,从而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成效,是所有开设该专业的学校非常关心却又乏力解决的问题。当前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利益诉求不一,校企合作脆弱
  “协作型”实训基地目前最为常见,构建成本相对较低,但其稳定性也最差。这种基地的构建,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长期不懈地与企业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与企业共同的利益驱动,企业与学校最终的合作往往比较脆弱,最终流于形式。
  一是学校角度:利益难以兼顾。站在学校的角度,考虑有限的实训经费和实训管理人员,难以兼顾企业实际,导致与企业的日常沟通联络不够,故而将大部分实训管理工作交付企业,故而使许多企业与学校只愿做“一次交易”。二是企业角度:利益难以保障。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的商业秘密日益增多,大多企业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营销管理事务,怕泄露商业秘密,直接影响利益。结果到实训岗位去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内容,更无从谈及学生对企业的贡献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短期难以实现,导致多数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三是学生角度:利益难以实现。有些学校只是将学生交给企业,至于企业如何培训学生,则不管不问。外部也没有对企业培训学生的评估、监督机制,致使有的企业将实习学生当做劳动力来使用,学生实训最终得益甚微,培训效果堪忧。

  (二)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管理环节薄弱,深度合作欠缺
  合作性校外实训基地比协作性更为牢固,但是这类企业一般名气较大,往往会同时与几家院校都有合作关系,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所去的合作型企事业中,单位的需求量相对小,而学生比较多,学校往往变集中型实训为小规模分散型实训,以保证有足够的岗位供学生能顶岗工作。但是采取分散型实训的方式,给学校管理、教师指导、考核带来困难。学校对每个学生提出一定的教学要求,教师给予笼统的、针对性不强的指导,主要靠企业管理和指导,学校做必要的检查、指导。对于那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处理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实训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学校和企业的管理带来难度。学生实训效果不佳,企业用人不满,学生顶岗无实际收获,致使合作双方预期目标也就达不到,为学校与企业进一步的深度合作制造了无形障碍。
  四、基于IC理论的市场营销校外实训基地构建路径研究
  从我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已取得的实践经验,从中不难发现我们在合作教育上的差距。从合作机制上看,目前我国尚无保校企合作的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刚性的法律保障体系。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本着校企双方互惠互利,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发展为原则,找准共同利益切入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建立IC(利益共同体)理念下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动力机制,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引企入校,确保企业受惠
  将企业引入校园,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办。其实质与校外实训基地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只不过地点不同。为了办好实训基地,可以考虑在校内为合作企业建立厂房、学生实习场地和培训设施,并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企业,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企业在生产自己的产品的同时承担起学生的实习任务,这种校企合作教育方式的最大优点,首先是充分保障了企业的利益,其次,学校可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质量监控,与企业的沟通也变得迅速而有效,培训质量可得到充分的保证。企业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学校也省去了高昂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费用。这种利益共同体的合作方式十分有利于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优化机制,扩大利益辐射
  当前,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大多是靠私人关系、或学校的名人效应建立起来的。靠“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效果十分明显,但是这种合作关系并不长久。一般在第一年企业碍于情面,会十分重视校企合作。但由于校企双方无互惠的利益机制,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作模式逐步进入“休眠”期。“关系”是暂时的,而利益是永恒的,解决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解决校企双方利益机制问题,在我们进行调研时发现,依靠“关系”建立进来的实训基地,大多数可善始确不能善终,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校仅考虑了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利益。这种合作方式不能持久是必然的,学校应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实训基地一旦建立起来,学校应该立即追求校企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扩大与企业利益共享面,增强利益辐射,确保实训基地的健康发展。
  (三)优势互补,实现互惠互利
  对于高校来说,人才、智力的优势是明显的,而这恰恰又是企业碰到的难题。高职营销专业,可以利用专业灵活、服务范围广的特点,帮助企业在人才培养、经营管理方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体来讲,企业和学校签订协议,学校利用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派遣员工指导学生,保证学生进行正常的必要实训,学校则免费提供培训场地及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帮助企业进行企业推介活动,对企业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免费宣传,优先提供企业所需的毕业生等。同时我院校利用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安排适当的岗位,企业指派员工指导学生,保证学生在实训阶段完成促销、客户管理等营销实训项目,达到实训目标。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学校企业互惠互利,最终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谢希钢.物业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析.教育与职业2009,(5)
  [2]易森清.对高职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Ⅱ],温州职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等教育产学研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张惠梅.我国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的差异性研究[J].福建仰恩大学
  [5]王艳丽.高职高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经济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9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