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国的反恐政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庆

  摘要:美国作为“9.11”事件的受害者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一场反恐战争。布什政府时期,以单边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反恐政策成为“布什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巴马上台后对反恐政策做出了明显调整。
  Abstract:The US takes “9.11” event's victim globally to initiate a war on terror.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time, by the unilateralism becomes “the Bush doctrine” for chief feature's anti-terrorist policy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After the Austria Pama comes on stage, has made the obvious adjustment to the anti-terrorist policy.
  关键词:“9.11”事件 布什政府 反恐战略 奥巴马政府
  Key word:“9.11” event Bush Administration Anti-terrorist strategy Austria Pama Government
  作者简介:张庆(1986-),女,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09级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
  
  一、“9.11”事件后的世界格局
  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世界,非传统安全因素得到普遍重视,恐怖主义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美国以恐怖主义划线,将国际社会号召起来进行反恐战争。“9.11”事件之前的国际社会呈现多极化特征。除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外,其他国家的发展极不平衡。之后,国际社会的多极化趋势并未改变,只是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反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二)美国是这场反恐战争的主导者
  二、布什政府的反恐战略
  “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将反恐作为维护国家安全推行全球战略的头等大事来做,并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在此期间布什政府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反恐战略思想,并不断完善和修订。自反恐战争开始以来,布什的反恐战略思想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最终成为布什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以阿富汗战争为开端
  这一阶段,布什的战略思想主要是“确立以反恐划线的外交政策,建立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开展报复性的反恐战争 ”,在此思想指导下,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布什政府向情绪激愤的美国人民作出了初步交代,同时也向世界表明美国仍然是领导者。但是阿战结束后,反恐战争迅速失去目标,零星的恐怖组织不值得美国专门发动一场战争。
  (二)提出新的反恐目标,反恐战略思想发展到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反恐战略以“邪恶轴心论”为标志。2002年1月29日,布什提出“邪恶轴心”理论,借反恐名义打压宿敌,反恐战略开始与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政策相结合。它不仅标志着美国反恐战略日渐成熟,也标志着“布什主义”开始形成。但是,“邪恶轴心论”只是提出了扩大反恐的范围和主要打击目标,并没有提出实现这种目标的具体战略。
  (三)提出“先发制人”战略理论,布什政府的反恐战略思想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反恐战略思想的特点是以“先发制人加预防性干预”战略取代“威胁加遏制”战略,建立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这种战略不仅指军事打击,还包括暗杀、绑架、经济制裁等手段。它把国际法、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准则抛在一边,使美国的反恐战略更具侵略性和主动性。
  正是在日渐成熟的反恐战略指导下,布什政府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其实,伊拉克战争有反恐之名而无反恐之实,伊拉克的石油和向中东地区输出民主才是美国的醉翁之意。“9.11”事件使美国政界精英极力渲染“布什主义”,鼓吹所谓“新帝国主义论”,这些帝国主义色彩的扩张政策只会使矛盾更加尖锐。
  三、奥巴马政府的反恐战略
  奥巴马上台后立即着手全面调整反恐政策。奥巴马在竞选时一再承诺,如果当选,将在16个月内从伊拉克撤出全部战斗部队,并向安全形势恶化的阿富汗增兵。
  (一)奥巴马调整反恐战略的原因
  奥巴马从伊拉克撤军向阿富汗增兵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美国的“民主输出”在伊拉克遭受挫折,美军深陷伊拉克不能自拔。而阿富汗的安全局势在美军占领伊拉克期间不断恶化,塔利班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同时,国内反战舆论压力巨大。
  自“9.11”事件之后美国在反恐战场上主要有两条线,即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轻松推翻了两国所谓的“恐怖政府”,却不同程度的在战后重建问题上遇到了麻烦。与布什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来调整反恐政策。
  (二)调整后的美国反恐战略
   “9.11”事件之后,美国人发现超级大国地位在带来各种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困境。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奥巴马政府的反恐战略相比布什政府的反恐战略显然更具意义。布什政府后期由于受制于伊拉克战争,中东政策捉襟见肘。伊拉克不仅成为美国反恐政策的拖累者还成为其中东政策的绊脚石。自伊朗核问题爆发以来,美伊关系急剧恶化,而奥巴马政府调整后的反恐战略大大解放了其中东政策,使之更具灵活性。
  (三)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伊拉克还是阿富汗,美军的军事占领都不是最后的解决方式,且不论美国的民主适不适合两国的国情,仅是建立一个全国性政府的过程就十分的漫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论是美国布什政府时期带有强烈“布什主义”色彩的反恐政策还是奥巴马政府调整后的反恐政策,都是服从于美国的全球战略,为美国的内政外交服务的。美国在反恐战争的名义下铲除异己,认清这点就可以对把握住美国对外政策的主线,明确美国反恐政策的深层涵义。
  参考文献:
  [1]布热津斯基.大抉择[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潘锐.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3]高祖贵.美国与伊斯兰世界[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4]张建新.从布什主义到新帝国主义[J].当代亚太,2003(6)
  [5]傅梦孜.美国的所变、所得与所失[J].现代国际关系,200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9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