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资产减值会计相关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 微

  摘要:在实践中合理利用并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资产减值会计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Abstract: In reality the reasonable use and consummates property depreciation accountant unceasingly, dodges the risk regarding the enterprise, to improv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to have the influential role.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property depreciation accounting theory question an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ituation, simultaneously unifies the question which in the property depreciation criterion implementation needs to solve, proposed that further improves our country property depreciation accountant's suggestion.
  关键词:资产减值 新会计准则 经济后果
  key word: Property depreciation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economic consequences
  
  资产减值会计是指根据稳健性原则,以资产减值为核算对象,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一系列会计处理过程。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是:当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二者的差额即确认为资产减值。它试图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由于历史成本的固有优点,资产减值会计并非完全否定历史成本,而是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利用价值计量对其加以修正,是对历史成本的补充。其目的是通过反映资产价值的减少,全面、公允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高信息含量,使得企业能够及时了解资产的状况,对资产进行监督,提高资产质量,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决策有用观是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理论起点
  目前,决策有用观已经成为会计目标的主流观点,许多国家都采纳了该观点,美国的FASB也是该观点的积极倡导者。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现在的、潜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这种信息必须能够使决策者的后验概率与先验概率有所不同,它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然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选择不同,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有丰富且多样的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但是一般来说,他们一般关注企业获得现金有利净流量的能力。在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信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的根据,这就要求提供的信息具有前瞻性。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财务报告面向的是企业的过去,并不能提供关于未来的预测性的信息,因此资产减值会计通过多种计量属性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对资产价值进行修正,为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与经济决策更相关的信息,体现了会计目标中的决策有用观。
  (二)未来经济利益观是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本质所在
  关于资产的本质,影响最大的是未来经济利益观。未来经济利益观认为资产的本质是能够产生未来经济利益。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曾经说过:“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它持有资产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企业拥有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其未来经济利益,若资产失去了交换价值或使用价值,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时,就不能确认为一项资产。资产减值会计旨在从资产账面价值中剔除那些不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或产生未来经济利益能力下降的资产,清除资产项目中的“伪资产",从而真实反映资产的经济实质,资产减值会计对资产减值的确认符合未来经济利益观的要求。
  (三)持续经营假设是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要求
  会计学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系列会计原则和方法建立的基础,也是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可以按预定目标,在现有规模基础上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在这一假设条件下,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经营活动中被耗用、出售或转换,而其所承担债务,也将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被清偿。企业要持续经营下去,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要保持资产的完整性,即实现资产保值。因此,设立资产减值会计,及时准确地确认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资产减值,使其得到及时的补偿,以确保经营规模不被缩小,是持续经营会计假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防御经营风险的重要措施。
  (四)谨慎性会计原则是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依据
  谨慎性原则是指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乐观程度最低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要求财务报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可能发生损失的信息,更好的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避免虚增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当企业面对的经济环境动荡,竞争压力较大时,对谨慎性的要求就高。谨慎性要求报告提供者尽可能提供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信息。在这些信息中,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资产减值会计是谨慎性要求的重要体现。经济环境越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越多,经营风险越大,应用谨慎性要求的范围就越广,程度就越深,与此相对应,资产减值会计便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分析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精髓在于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信息,通过财务报告向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提供高质量的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都作了更加系统、明确和严格的规定,作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充分体现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也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资产减值准则较企业会计制度内容上体现了很大的改进,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会对上市公司本身和相关利益各方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对准则制定机构的影响
  资产减值会计服务于相关性原则而产生,但是在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职业判断,如何同时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是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制定者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资产减值准则制定过程中也尽量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资产减值准则中涉及会计政策选择权的问题做出了尽可能详细的规定,允许企业在多种方法中做出某种选择,同时对每一种方法的适用条件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因此,资产减值准则对准则制定机构所产生的影响来源于准则实施中所需要的大量的职业判断。比如,资产减值准则中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涉及到公允价值和现值技术的运用,准则中对有关公允价值和现值技术的规定能否在实务中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运用仍然不得而知,相应地准则制定机构也将面临一定的压力。因此,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减值准则外还需要加强准则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并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二)对投资者和审计师的影响
  资产减值会计服务于相关性原则而产生。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将有利于企业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从理论上讲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可以给投资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但是投资者是否真正利用了管理当局披露的资产减值信息,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加以佐证。同时,资产减值会计涉及到许多主观估计和复杂的计量问题,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对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问题规定的过于原则化,很多规定都不具有操作性,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也过于简单,因此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较大。《资产减值》准则对公允价值的确定,现值技术的选择,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率的确定以及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因此,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将大大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同时将相应降低审计人员的风险。
  (三) 对监管机构的影响
  在新准则实施衔接过程中为了防止人为因素导致上市公司利润大起大落,监管部门不仅需要在信息披露上做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还应当加强监管力度,通过制定针对性强的过渡性措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在新准则施行前利用会计制度规范调节利润的行为。在新准则实施过程中,要时时进行跟踪,监督,收集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新准则带来的影响和问题,借此制定相关的监管政策,如融资条件以及各项指标的要求等,因此新准则的实施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资产减值》准则制定中产生的会计处理和税法规定上的差异,税务机关应明确差异及处理办法,出台相关说明和规定,对企业纳税申报进行严格审查,防止企业滥用差异,偷漏税款行为的发生。
  三、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一)健全公司监管
  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外在动因,主要是为了避免被ST、PT或达到配股的目的,这与我国证券的监管政策不无关系。一直以来,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规定,连续3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暂停上市,而配股的条件之一是,公司上市超过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因此,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迎合上述要求,而“乐此不疲”进行盈余管理。亏损一年的上市公司为防止被特别处理、亏损两年的上市公司为防止被暂停上市、亏损三年的上市公司为防止被终止上市,会在下一个会计年度或宽限期内利用少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应对此类规定加以修改完善,辅之其他指标,综合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弱化利润与上市与否的关系,减少企业管理当局进行利润操纵的外在动因。
  (二)改进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结构是通过影响决策体制、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来影响公司行为,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它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契约。由于企业所有者并不直接经营企业日常活动,管理层则可能出于自身的利益或目的而损害公司利益。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防止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一方面要强化内部控制约束。加强对资产减值核算的监督,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将有效扼制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的情况发生;并且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制度,财务预算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认前提,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财务预算制度还不健全。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经理层激励机制。健全有效的经理层激励机制,将经理层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挂钩,可以有效防止经理人的短期行为。此外,现代企业一般以经营利润为指标评价管理层的经营业绩,这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管理层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评价管理层的经营业绩。
  (三)加强外部审计
  资产减值会计涉及到许多主观估计和复杂的计量问题,发生错报的风险比较大,为了防范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会计数据提供虚假信息,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注册会计师应努力提高自身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操守,防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注册会计师应在借鉴海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经验的基础上,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及相关执业标准,以“独立的第三方”的姿态对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审计,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此外,对因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所造成的审计事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注册会计师可采用不同于被审计单位的方法和假设进行估计,以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1)
  [3]孙秀丽. 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J〕. 经营管理,2008(10)
  [4]杨旭.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9
  [5]黄彬彬. 资产减值会计相关问题研究〔D〕. 厦门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0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