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丹妮

  摘要:阅读文化关系个体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何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的优势,在学生中推进阅读文化建设,是解决信息时代阅读文化进一步深入开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Abstract: Reading culture should be relevant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How to make fully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like its abundant resources; the strong culture atmosphere, together with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ading culture among students are the issues needed to be thought about and solved when we try to deeply develop reading culture in information age.
  关键词:阅读文化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阅读现状
  Key Words: reading culture, University Library, undergraduates, Present Reading Situation
  作者简介:赵丹妮,女,出生年月:1984、2,籍贯:湖南省辉县,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文化建设
  
  一、阅读文化和高校阅读文化
  1.1阅读文化的内涵
  关于“阅读文化”的研究发端于八十年代。王余光、 徐雁等众多专家历时四年编纂的中国图书史上第一部以读书为主题的百科辞典《中国读书大辞典》( 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3年版) ,标志着中国的阅读研究进入社会学与文化学领域。① 其后,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文化深入剖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他认为:“阅读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形态和物质形态基础上,受社会意识和环境制度制约而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文化活动。阅读文化作为一种社a会文化系统,其结构可分为三个层面:功能与价值层面,社会意识与时尚层面,环境和教育层面。” ② 可见,王余光教授探讨阅读文化的内涵着眼于社会文化大系统中,强调在技术形态和物质形态互动中确定阅读文化意义。
  1.2 高校阅读文化的内涵
  阅读文化存在于一定社会背景之下,由阅读主体的阅读行为构筑。因此,校园阅读文化既是学校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又是阅读文化的重要方面,具有阅读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学校文化和阅读文化的交集,可理解为:建立在校园技术形态和物质形态基础上,受学校教育意识和环境制约而形成的师生共享的阅读观和阅读活动。
  具体分为三个层次:校园物质形态,包括阅读场所、阅读环境以及阅读制度和规范;阅读价值观念及理论,具体内容为学校成员共享的阅读观、阅读理论;阅读文化活动,具体内容为讲座活动、讨论活动及实践活动。 ③
  二、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2.1 新式阅读方式的兴起造成纸质阅读下降
  当下信息技术广泛影响人们生活,为人们熟知的纸质阅读方式在多种传媒包围下呈逐年下降趋势。新生代大学生更习惯通过电子产品和借助传媒获取信息,超过了纸质阅读的影响。据 C T R市场研究媒介与产品研究所CNRS ( 全国读者调查)2008年5―10月与2007年同期数据比较。五大媒介(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中,网络用户增幅最大,受众人群80%为30岁以下的青年人,其中大学生用户不在少数。④同时,各类音像制品异军突起,在大学生中形成新的热点冲击着纸质阅读。既有《大国崛起》等制作精良、视角深邃的纪录片;也有配合影视明星宣传的CD碟、小册子出现,满足着大学生日益多变的文化需求。
  2.2 “浅阅读”在大学生中盛行
  “浅阅读”是近年来伴随着快捷生活方式新出现的词汇。至今学术界对此并无统一定义。但对于浅阅读快餐式、浏览式的阅读特性达成了共识。“浅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阅读的出现。作为和网络同步成长的大学生,他们主要通过访问网站、BBS论坛、电子书、等参与互动性极强的新型阅读,这种网络浅阅读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于一体,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快速完成。⑤但“浅阅读”与大学精神的要义是背道而驰的。大学精神的核心是提升思考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而学子们热衷“浅阅读”,最终会丢弃深邃的思考和心系国运的责任感。后果不堪设想。⑥
  三、发挥高校图书馆作用,构筑多彩阅读文化
  3.1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文化开展中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资源,为阅读文化的开展提供了导向坐标。文献采购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生命线。拥有藏书资源的多寡、前沿学术资源的数量和电子资源的更新度既是衡量高校图书馆质量主要指标,也是阅读文化开展的基础资源。各大高校均投入大笔经费用于文献资源建设,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2010年,新建成的东莞职业学院投入近400万经费用于图书馆资源采购,大量资源激发了师生的阅读兴趣,在无形中塑造着阅读文化。
  另外,由于学科建设的需要,高校图书馆拥有更多具有图书馆专业素养,并在其他领域有所专攻的人才。高校图书馆馆员除了精通图书馆日常业务,还必须熟悉数字化信息管理,了解师生的阅读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网上读书、阅读方法指导等各种阅读活动,是高校阅读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3.2 高校阅读文化开展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具有形成阅读文化的天然土壤,但要使其蓬勃有效的开展,除了遵循“阅读文化”本身存在、发展规律之外,还要联系各个高校实际从阅读物质基础建设、阅读观念和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文化活动开展三个方面着手推进阅读文化建设。
  阅读物质基础建设最重要是要加强图书馆楼宇设计的科学性,以出众的环境建设吸引师生走进图书馆,感受浓郁的阅读气息,营造出舒心阅读的文化氛围。考虑到高校是知识汇聚的天堂,优秀人才的摇篮,作为高校图书馆标志性的大楼应具有庄重而不失活泼的气质。高校图书大楼作为学校面貌呈现的窗口,在设计之前就应运用调查问卷、专家会谈等形式寻求最佳方案,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读者馆内行走的便利、图书馆工作的方便性等因素,本着安全质量第一,功能布局为导向的原则,追求实用效果和艺术效果的统一,灵活划分功能区,实现藏、阅、借一体化。总之,图书馆大楼是图书馆存在的基本前提,质量好坏决定了日后高校阅读文化开展是否拥有一个高品质的基地,在图书大楼建设的过程中,优雅怡人的阅读环境是培植阅读文化的最佳土壤。“孟母三迁”体现了我国自古就十分关注环境对于阅读效果的影响。高校阅读环境建设应从细微景观入手,创造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美景,营造天堂般的阅读场所。同时,应发挥高校图书馆人的智慧,注重馆内文化景观的妆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许多高校让图书馆墙壁成为文化传播使者,在上面张贴名人名言、读书口号等,师生穿行其中会形成文化时刻相伴的美好感觉。另外,一些高校图书馆模仿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宣传方式,在进馆大厅设立咨询台,创办新书导读栏,营造着令人回味无穷的阅读文化。
  正确阅读观念的树立和高效阅读方法的训练是实现阅读文化塑造功能的必备技能。经过高考历练的大学生虽然读书不少,但本质上并不能无法马上脱离应试教育下形成的僵化阅读范式和思维模式,常常盲目游历于书海之中。阅读实质是一项心灵建设工程,需要投入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智慧与技巧。塑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文化,图书馆馆员要引导大学生从自身需要、专业需要两方面着手,明了阅读目的。图书馆馆员应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借阅情况,研究各大学生各异的阅读取向。同时应保持和任课老师及时沟通,选购各门学科经典的书籍。与此相应,任课教师应有意识的、目的明确的规定本专业学生必读书籍,通过深入阅读切实使学生从阅读行为中受益,形成求知识,重思考的阅读习惯。除了对大学生阅读需求的引导,高校图书馆员和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传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首先引导学生掌握快速获取所需文献的技能,可以在新生入馆教育中开展有关《中图法》查询的培训,在信息检索课上介绍图书馆系统的使用等等,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高校、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其次,开展阅读指导课,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列宁的批注阅读法、杨振宁的“渗透”阅读法、朱自清的通篇朗读法等等,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立竿见影的读书方法。将这些具有永恒价值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可使学生终身受益,得到阅读文化不间断的熏陶。第三,要做好新进电子、图书资源和期刊资源的导读工作。导读意义重大,可以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书籍的主要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决定是否阅读该书,极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利用网站建设、板报展示等形式做好导读工作,是阅读文化开展长期坚持的必要之举。
  高校阅读文化活动定期、深入的开展是拓深阅读文化效果,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个体阅读的成果可以得到充分展示,并能和他人就知识、文化进行富有成效的交流。阅读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追求推陈出新:一方面,图书馆应与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取得联系,坚持将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书籍漂流等阅读文化活动持久开展下去,并在活动后分析活动造成的影响和得失情况,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应发挥图书馆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郁的优势,请名师专家举行专题讲座,通过多种方法使高校阅读文化活动走出校园,与社会文化建设紧密相连,从中获取资源,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提升高校阅读文化活动的档次和深入性。
  参考文献:
  [1] 林 英.中国阅读文化研究之路[ J ] .图书与情报,2 0 0 8 , ( 2)
  [2] 王余光, 汪 琴. 关于阅读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 图书情报知识, 2 0 0 4 , ( 5 )
  [3] 李铁范,王建军 .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 .中国大学图情学刊[ J ].200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