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瑞红

  现代经济中,任何产业的成长发展都要依靠金融业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也不例外,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是经济金融理论界探索的永恒课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剖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国内外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践
  (一)国外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一是制订完备的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小企业基本法往往被称为中小企业的宪法,是政府管理和扶持中小企业依据,是立法机关制定中小企业某一方面专门法规的依据,也是政府部门制定中小企业具体政策和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和方案的依据。为了促进与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无例外均给予了中小企业必要的法律支持。美国为了保障自由竞争,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中小企业的基本法律:中小企业法、反托拉斯法、中小企业投资法、中小企业技术革新法、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消除限制法、公正平等法、机会均等法、扩大中小企业商品出口法、中小企业投资奖励法等。日本为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禁止垄断法》、《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信贷保护法》、《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中小企业倒闭共济法》、《中小企业指导法》、《中小企业金融分库法》、《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关于调整大规模零售店事业活动的法律》等。这些法律的制订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是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与大企业有着诸多不同之处,各个发达国家都相应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其融资问题。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组织架构,既包括政府机构,如小企业管理局、美国贸易和开发署、美国小企业基金会、商务部等,又包括半官方机构、民间机构等多种组织,有联邦、州、地区以及社区等多个层次结构形式。德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具有联邦或州政府背景的政策性银行,而且大多数银行是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实业于一体的“全能银行”,德国银行业在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为扶持中小企业建立的专门金融机构包括储蓄银行、合作银行、大众银行等。由于政府提供低息资金给这些金融机构,因而它们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大多是低息、长期贷款,其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这些专门机构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三是组建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美国政府通过“贷款担保计划”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该计划使政府和商业银行之间形成了一种“风险共担”的关系。此外,美国政府还建立了多层次的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形成了社区性担保体系、区域性专业担保体系、全国性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从而有利于各个层面联合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德国的担保银行非常有特色,德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在经济界自助组织的基础上,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再担保领域。在政府的支持下,代表经济界利益的中介机构承担了大部份担保银行的资金。政府从三个重要的领域对担保银行提供帮助:作为非赢利机构它们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担保银行所做的担保进行再担保;长期的贷款受到联邦政府的资助,资金源于欧洲复兴计划基金,利息比较低,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四是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专业化支持。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从事大额货款的金融机构与从事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分离开来的趋势。这种趋势,体现了金融业的发展要求,导致了为专门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融资机构的产生,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据统计,美国有上万家专门从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投资公司。这些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上有限的创业或风险资金与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额的巨大缺口。这些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完全由私人拥有,经中小企业管理局注册得到许可后,便可在中小企业管理局的担保下向中小企业发放利率优惠的货款。获得许可和融资支持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只能投资于合格的中小企业,主要用于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能投资于地产、信货和外国的中小企业,不能直接或间接地长期控制所投资的企业。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二)我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借鉴国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并结合实际,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措施是史无前例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空间。一是从政策支持角度来看,我国于2003年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及促进措施。去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国十条”、“金九条”中也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对策。并且在多方努力下,酝酿十几年的创业板市场今年终于登陆深圳证交所,扩大了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增加了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二是从行业管理角度看,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务院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作为服务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能机构,负责制定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指导中小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所有制结构调整,指导中小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导中小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布局,支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支持、鼓励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管理局的系统管理职能,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机构。三是从银行业机构来看,多数银行业机构能转变观念,把支持中小企业作为一项大政策、大事业来抓,并按照银监会出台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六项机制”(即: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设立专营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不断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四是从社会关注度来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每年的“两会”上都有大量的提案和建议与中小企业有关,电视台、报纸、网络、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都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行了系列报道,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奠定了社会基础。
  
  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
  (一)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尚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集群融资优势不明显。虽然在部分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但主要进行产品粗加工,生产效益低,产业附加值低,产业门类不齐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群规模还比较小,缺少高、精、尖的中小企业,容纳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数量有限,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近期国务院提出电力、煤炭、焦炭、铁合金、电石、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轻工、纺织。这些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高污染和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和先进产能争原料、争市场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造成能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在此大环境、大气候下,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小企业。

  (二)外部环境的不协调性。近年来,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实际上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尽完善。尽管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法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刚性约束,没有提供实质性的措施,也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实际效果的发挥。二是职能部门间缺乏协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工商、财政、税务、公安、法院、国土资源、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都有支持中小企业的相关职能,但各部门受职责分工限制,没有建立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三是风险补偿机制不够健全。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是保护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银企共存共赢共同发展的保障,但是,大部分市(县)尚未出台相关的办法,给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四是信用担保市场存在诸多缺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缺陷,如:体系很不完善,区域内担保机构辐射力有限,信用担保服务的供给能力还严重不足;担保手续繁杂,耗时费力,担保费率高,企业望而却步;内部经营管理不规范,风险控制不严密;相关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发展后劲不足;业务经营监管主体缺位,存在功能异化现象等。五是直接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正规的直接融资方式可概括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风险投资及资产证券化。风险投资的迅速发展曾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配套机制的缺乏限制了风险投资体系的发展。去年创业板刚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但目前为止全国屈指可数的几家企业通过资格审查成功上市,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还被拒于证券市场之外。
  (三)经营管理的不规范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成长发展初期,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生产经营困难,经营管理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益比较差。中小企业大都规模小、自有资本少、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经济效益较差。二是管理水平低下,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中小企业为家族式管理,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产权界定存在模糊性,没有良好的运作机制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三是资信等级较低。中小企业人才匾乏,决策者的综合素质一般偏低,企业不能以其真实的信息赢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从而增加了其对外融资的难度。四是生存风险高,还贷能力差。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有着较高的倒闭率和停业率,优胜劣汰结果明显。金融机构总是认为大型国有企业比中小企业有着更强的还贷能力和还贷意愿,而部分中小企业现实的表现不佳印证了金融机构的担忧,导致金融机构对整个中小企业缺乏全面的认识,从而产生晕轮效应。
  (四)金融服务的滞后性。一是理念上滞后。大中型银行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强化风险意识和成本核算,提高经营效益成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客观上导致对信贷资源的控制加大,一些银行没有彻底转变经营观念,片面注重对大企业和重点行业的服务,有时忽视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在具体经营中有重批发轻零售、贷大不贷小的现象,对中小企业存在个别事实上的不平等,不利于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二是机制上落后。“六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银行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在银行业监管部门的要求下,银行业机构大部分都不同程度的建立起“六项机制”。但由于此项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的银行名义上设立了专营机构,实际挂靠在其他部门,没有独立出来。有的银行配备了专职人员,但数量较少,综合素质和水平比较低,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多方面的金融需求。三是金融产品上滞后。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的金融产品尽管在不断增多,但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特点开发与创新的产品不够,在银行提供的信贷产品中,中小企业能够选择并加以使用的产品很少,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 “短、小、频、急”的特点。同时银行推出的一些信贷产品与中小企业对接难度大,影响了中小企业授信的效果。四是功能上滞后。虽然各地有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金融机构等,近年来也成立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但是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从而减弱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强化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发挥政府作用,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一是发挥政府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作用。政府应该树立和强化对中小企业保护和扶持的观念。要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引导中小企业投资国家倡导的行业,投资地方优势领域和特色产业。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运转高效、协调配合的工作局面。组建和发展中小企业协会、中小企业服务指导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咨询、培训、代理申办手续等服务。综合运用货币、金融、财税等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根据金融渗透理论可知,大型金融机构可以解决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但渗透面不大。中小金融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真正面临融资难的主要是小企业。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有天然的相容性,积极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三是加强市场经济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全面建立市场诚信记录。可以考虑由政府组织或者协调组织由财政、工商、税务、公安、海关、银行、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社会保障等多个机构和部门共同建立信用中介体系,建立系统的全社会共享的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评级机制,健全信用评价系统和失信处罚机制,为中小企业融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诚信服务市场。市场诚信体系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发育良好的信用服务市场,必须下大力气培育诚信服务市场,努力扩大信用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要通过政府鼓励示范、增强市场诚信意识、引导企业重视失信防范机制等措施,培育和形成市场诚信的产品需求。再一方面要严厉惩治失信市场主体。要切实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的惩戒力度,依据有关规定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单位或个人及时处置,并将处置结果纳入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理,使违法失信的市场主体在公共服务、银行信贷等方面失去便利,增加违法成本,努力净化市场环境。四是积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担保体系的完善对于中小企业充分利用担保机构进行融资活动是十分有利的。一方面要组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信用担保机构。政府独资型的担保机构能够体现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但受地方财力限制,担保额受限,管理过程中也难免出现行政干预。民营型担保机构可以实行科学的公司化管理,但筹措担保基金存在一定难度,追偿损失较为困难。两种方式各有不足,因此,应该组建多种所有制共存的信用担保机构。这样做既可以体现政府的经济导向意图,又可以体现各方面的优势,满足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加强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之间的工作联系和业务交流,确保信息通畅,减弱贷款风险。完善担保公司资信评级制度,增强担保业务的透明度。组建专业再担保机构,防止出现巨额代偿风险,有助于发挥政府的政策性行为推动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发挥银行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是转变经营理念,从战略上重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银行业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战略认识。本着“客户不分大小、只分优劣”的指导思想,既要对大企业锦上添花,也要对中小企业雪中送炭,要努力做到“三个改变”,即:改变在信贷工作中过度依赖企业财务报表、过度依赖足额抵押担保,过度依赖大客户的传统做法。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要更加注重考察企业的“三品三表”(三品指人品、产品、抵押品,三表指水表、电表、报关表),要落实政策,完善机制,创新服务,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有新突破。二是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完善“六项机制”建设。应对中小企业市场进行必要的细分,制定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市场策略,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推出满足中小企业不同需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以满足不同企业的资金需求,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三是大力开发潜在客户,与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银企之间不存在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也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对等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为实现银行收益的稳定实现,要和企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要坚持做到中小企业“进得来”、审批权限“放得下”、多数企业“贷得着”、贷款手续“批得快”、贷款风险“管得住”、综合效益“看得到”,努力实现银企共赢。四是做好风险管控工作,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要正确处理信贷总量与质量的关系,促进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要做好风险管控工作,在发展中防范风险,在改革中控制风险,科学设定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容忍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尽快建立起完善、有效、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机制,改进风险覆盖方法和提高风险预警水平,通过风险覆盖、风险分散、风险预警来尽量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
  (三)发挥自身作用,提高内源融资能力
  一是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内源融资能力。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小企业资产负债水平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折旧水平以及自我积累水平成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通过自身内源融资能力的提高减轻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目前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内源融资能力,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应该建立健全科学的法人治理机制,建立起能够真正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治理结构。积极推动产权改革,明确产权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吸引人才逐步摆脱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另外,企业还应该建立合理的内部积累机制。二是加强银企合作。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都证明,银企关系能够显著的影响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能力。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应该特别注重自身信用形象的建设,并通过加强同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增进银行对企业的了解,增加银行对企业的信任。企业还要积极寻求银行改变过去对企业单纯的资金支持的关系模式,让银行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的监督中去,使银企之间真正建立共存共荣的密切关系。稳固的银企关系的根本,是能够使银行的盈利和企业的发展真正的结合起来,银企共同发展。三是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强信号,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了解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实力,进而改善对企业的认识。中小企业要根据资金、设备、人才、技术、商品的不同,把产品做精、做细、做专、做深,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开拓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