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吹齿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黔川

  来到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厂区,走进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车间,只见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操作各种进口机器。“别看我们用的是洋机器,但做的却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每天三班倒,简直搞不赢!”工人周守奎自豪地说。
  什么产品这么畅销?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姜海峰解开了笔者心中的谜团:“凭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风电增速齿轮箱,我们一次就拿到了一份1.8亿元的订单。”
  重齿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齿轮箱产品的船舶工业企业,怎么会跟风力发电扯上关系呢?
  吸引重齿公司高层目光的,是风力发电的巨大商机。到2010年,我国风力发电能力将达到400万千瓦,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被改写为3000万千瓦。目前运行于全国各风电场的近2000台风力发电机组,其核心部件增速齿轮箱几乎都是进口货。
  作为齿轮箱的专业生产厂家,重齿公司能不能从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蛋糕中切下一块?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1997年,“600千瓦级风电机组国产化项目”被国家科委列入“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重齿公司凭借不凡的实力,揽下了自主研发“600千瓦级风电机组齿轮箱及传动系统”的重任。
  然而,要打破外国人多年的垄断,研制出中国人的“争气箱”,谈何容易!何利志、潘明星、刘其勇……重齿公司迅速调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利用企业几十年生产齿轮箱的传统优势,开始了艰苦的研制工作。
  虽然国外现存的资料和样品就摆在案头上,但那是人家的,只能参考,不能照搬,否则,不但造不出中国人的“争气箱”,即便造出来了,也要吃官司,成为“受气箱”。从理念到设计,从研究到开发,一切都从零开始。
  高高的杆子上,比电扇叶片大数十倍的三张大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起来了。经测量,叶片每分钟转动了26.85转。
  600千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要求叶片每分钟的转速必须达到1517转。提高叶片的转动速度,必须依靠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增速齿轮箱。
  为了找到最佳齿轮匹配方案,大家分工进行设计,光是图纸就画了400多张。那段时间,研发人员无论上班下班,谈的都是齿轮,想的都是齿轮的搭配,弄得家属们直唠叨他们得了“齿轮病”。
  经过艰苦攻关,研发人员终于找到一组最佳齿轮匹配方案。按照方案生产的样品装机一试验,完全达到要求。
  风力发电机组对齿轮的精度要求极高,哪怕差一丝一毫都不行。一次,一位工人在加工一个齿轮的时候,精度仅差了0.01毫米,结果,装配成型后,转速出现轻微卡壳现象。为使这个齿轮达到要求,一次就报废了67个齿轮。
  攻关组又把样品送到千里之外的新疆风场进行试验。
  在新疆试验时,有一次,因为齿轮带动不畅,增速提不起来。就为这一点毛病,攻关人员在新疆和重庆之间,来回奔波了四五十趟。
  经过不断攻关与改进,1998年10月,重齿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批“争气箱”――600千瓦级风电机组增速齿轮箱,填补了国内空白。1999年4月,该产品荣获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2001年10月被国家列为替代进口产品。重齿公司又一鼓作气地开发出750千瓦、800千瓦、1000千瓦级风电机组齿轮箱,并先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以及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等。
  有了拳头产品,重齿公司开始发力。2005年5月,重齿公司携手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6家股东,共同出资组建重庆重齿风力发电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风吹齿动,威力无穷。由于拥有核心技术,新公司一成立,就实现了产销两旺。总经理何利志自豪地说:“目前,公司已经交付用户400多台各种型号的风电增速齿轮箱,安装使用在全国各大风场,年产值上千万元。”在去年12月上旬召开的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津市市长熊雪自豪地宣布:“重齿公司风电增速齿轮箱已抢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德国等欧洲国家。”公司现有员工68人,仅按目前已经到手的1.8亿元订单合同价计算,每个人就将创造260万元的产值。这就是自主创新的魅力。
  
  编后
  
  一提起自主创新,人们马上就联想到“神六”、导弹、“歼十”等高科技产品,似乎只有高精尖技术和产品,才叫自主创新?鸦似乎只有高科技企业,才能搞自主创新。其实不然。扬子粉末公司和重齿公司自主创新的故事证明: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只要敢想、敢试,任何企业都可以搞自主创新?鸦任何搞自主创新的企业,都有成功的可能。古人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鸦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虽然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只是一些浪花,但这样的浪花多了,也会汇聚成涓涓细流?鸦这样的涓涓细流多了,就会汇聚成自主创新的洪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3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