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新思路 实现新跨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09年,云南省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档案事业的发展,始终把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建设数字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坚持一手抓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一手抓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2010年,全省档案事业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立足于云南档案事业发展的实际,围绕国家档案局建设“两个体系”的目标,谋划新思路,展现新理念;全力推动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边疆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一、以打造云南民族档案品牌为突破口,推动档案资源建设提质增速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馆的立馆之本,是满足人民群众利用需要的物质基础,是“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全省档案资源的数量和结构与人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多样化需要还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重点抓好档案资源建设,努力建立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
突出地方特色,建立档案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抓紧修改云南省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调整扩大接收范围,适时开展二级、三级立档单位的接收,积极收集云南烟草工业、电力工业、矿产业、生物产业和旅游业等反映云南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的档案。广泛开展收集、征集散存在社会反映云南社会发展、边境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珍贵档案。积极探索民生档案的收集工作,以公民医疗,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档案为重点,以林改档案和移民档案为关键,在各县(市、区)逐步推进林改档案、移民档案、重大活动档案、公民医疗健康档案、社会保障档案、公证档案、婚姻档案、土地流转档案、城建档案等档案资源向县级档案馆的定期移交和集中保管,不断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云南特色、符合时代精神、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档案的征集工作,全力打造云南民族档案品牌。云南民俗丰厚,25个少数民族在39.4万平方公里红土地上创造了多元民族文化,绘就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画卷,留存下浩繁的档案瑰宝。这些档案以纸张、贝叶、竹片、碑铬等不同原始载体形态流传,是民族文化中极为珍贵的组成部分。2009年10月,为抢救和保护全省少数民族档案,我们与新加坡国家档案馆签署了共同征集云南省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中医史口述历史档案的框架性协议。2010年根据协议,我们将借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口述历史档案征集工作的经验,以布朗族、阿昌族等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档案的征集工作为试点,逐步开展云南省少数民族,特别是15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档案征集工作。将各种民族的文献资料、语,言文字、民族服饰、民族风俗、音乐歌舞、民族医药、手工技艺等纸质、图片、音像、实物等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征集进馆,建立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数据库,全力打造云南民族档案品牌。
二、以档案馆库建设为战略目标,提高档案安全保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档案馆是保管党和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基地,是保证档案安全与完整的基础和条件。由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自然灾害频繁,各地档案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全省共有12个州市和130个县级档案馆普遍存在库容饱和、档案馆库损坏严重、功能单一、档案保管条件较差等问题。2009年省委办公示、省政府办公厅在《关于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全省要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州市、县(市、区)档案馆库建设问题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馆库建设作为大事要事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以国家拟安排中央预算投资补助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为契机,全力抓好档案馆建设。计划用3~5年的时间,将全省16个州市档案馆和130个县级档案馆建设成为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的、具有云南地方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档案馆,彻底改变全省档案馆库建设落后的现状。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试点建设的逐步展开,全省将做好第一批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试点建设项目县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准备工作,待国家建设资金到位,立即着手建设施工,切实推进全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
三、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2010年继续争取将档案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数字政府”建设一并纳入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持,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我省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为适应新要求,经省编办批准,省档案局新增设档案信息处(电子文件管理中心),履行法定职责,联台有关部门,加强省级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指导各单位档案室,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收集工作,确保应归尽归。同时要求我省各级档案馆结合数字档案馆建设,逐步建立各级电子文件管理中心,形成有云南特色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适时召开省直单位电子文件管理工作会议,研究省直单位电子文件管理及向省档案馆移交电子文件的时限、范围、办法和措施。
进一步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2009年年底,云南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被国家档案局列为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的试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有关专家的评审。整个项目计划投资9000余万元,以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数字档案资源管理平台、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多媒体档案采编及展示平台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面向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基础支撑体系、电子档案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政务网站和公众网网站的一库、四个平台、三个体系、两个网站等为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将逐步完成省档案馆档案目录1400万条和1.4亿页的原文数字化处理;完成省档案馆馆藏录像、录音、实物和缩微胶片等1000余万件多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建成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多媒体展示平台;建成面积为577平方米、能容纳120人的电子档案查阅场所。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与云南省130余个省级机关电子档案归档和查阅的网络化应用,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检索服务;实现省级机关电子公文的网上在线接收、馆藏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与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网上发布,满足利用者异地和远程利用服务的需求等。
四、以抓好档案安全管理为根本,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保密
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档案部门的基本职责,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为国管档”的高度责任感,加强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业务建设、设施设备建设,开展经常性的档案安全检查、保
密检查,杜绝安全隐患,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完善保障档案安全的法规体系,完成政府规章《云南省档案登记备案办法》的制定,强化档案工作的执法监管力度,及时掌握档案变动情况,防止因机构改革或单位合并、分离、破产等发生国家档案资源的损失或遗失。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保证每个管理环节准确,不出差错。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职业荣誉感,提高责任心。重新制定并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加强对省档案馆战备后库的建设和管理,对重要档案实行异地备份,电子档案实行异质备份。省档案馆与贵州省档案馆实行重要档案副本和档案数字化产品互为异地备份。同时要求各州(市)、县(市、区)档案馆要互相结成对子,实现州市馆之间、县(市、区)馆之间重要档案副本和档案数字化产品异地备份,保证在突发和极端情况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档案损失。
五、以加强档案队伍建设为目标,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建立一支业务精、作风正的档案干部队伍,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目前我省档案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还跟不上发展需要。2010年全省将以提高档案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目标,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依法行政本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围绕档案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围绕建设“两个体系”的需要,全面加强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要把高层次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围绕科学发展,实施“一把手”培训工程。重点抓好州市、县级档案局馆长的培训。省档案局与上海市档案局初步拟定,继续举办“云南省档案局馆长培训班”,着力开阔他们领导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视野、思路,切实提高他们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档案工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开拓创新、驾驭全局、把握大局抓大事的能力。二是围绕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的中心工作,实施急需人才的培养工程。以州(市)、县(市、区)档案局馆分馆领导和业务科长(股长)及省级单位档案部门业务骨干为培训重点。瞄准档案工作理论和前沿问题,围绕档案工作管理机制,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培训。三是围绕档案工作新标准,新规范进行培训,以保证新标准、新规范的贯彻落实。四是围绕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实施创新人才培训工程。以各级档案部门专门人才为重点,以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数据库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培训,省档案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培训一批档案信息化建设高层次人才,四是继续加大档案专兼职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及各项专门业务培训,争取与云南大学合作开办档案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班,鼓励在职档案人员进行更高层次的业务学习。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和学习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的档案人员队伍,为档案事业发展服务。
云南档案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全面发展和提升具有云南边疆民族特色的现代档案事业,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作出更大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6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