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档案的影像化趋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走向全面数字化的视觉影像信息较之语言文字信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大,档案的影像化趋势日益加剧;影像化对传统档案学理论、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档案技术保护、档案人员构成等都将带来系统性挑战。
  
  一、从档案信息的影像化现状上观察
  
  为顺应社会需求,各类档案馆近年来都加大了对数字化档案馆硬件系统建设与投入,而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等系统问题却没有重视研究。数字档案信息一方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数量迅猛增长,另一方面档案馆对保存的数字档案信息的科学有效管理明显滞后,并且充满了“法律纠纷”和“信息丢失”等诸多隐患问题。
  1 新产生的增量档案数字影像形式多样,数量增加
  电脑的普及与延伸,使档案的生成方式产生很大转变,新生增量档案数字影像形式多样,包括图像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和多媒体文件等。
  与此同时,各类重大活动形成多种载体档案中影像档案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数码影像的生产量因其前期制作成本相对低、操控简易化的特点,而呈现出几何式增长态势,未来数码影像的生产量还会随着制作成本继续走低而海量增长。
  2 原有馆藏档案经数字化加工获取的数码影像产品数量巨大、
  在已入馆藏的档案里,目前许多档案馆普遍进行了文书档案数字扫描,产生出大量数码影像副本,并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大规模开展;这些不同形式的档案拷贝件法律地位(缩微品除外)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数字拷贝影像(副本)的有效管理疑虑问题始终伴随,至今无解。
  当前凡是藏有数字影像档案信息的档案馆,都面临着信息载体的退化而带来的信息丢失的危险,以及因数字影像档案信息格式的多样化与读取、利用这些信息所使用的软硬件设备更新换代频繁而造成管理与使用上的不便。所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法律上档案馆数字影像档案信息长期保存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
  3 数字化影像档案信息长期安全保存问题悬而未决
  数字化的档案影像信息永久保存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包括档案界在内的广泛信息领域,都面临着信息载体的退化导致信息丢失的危险,以及读取、利用这些信息软硬件设备更新换代频繁所带来的不便。长期以来档案界对此类资源的有效科学合理管理疑虑也随之而来:
  从“保管”角度看,档案扫描数字影像永久储存保管技术等问题至今尚无标准认证。存在两方面困难,其一具有系统依赖性;其二存储介质不稳定性。从“利用”角度看,档案扫描数字化影像信息缺乏安全性掌控,一是影像信息流通过程缺乏安全可靠性技术手段,传输网络渠道极易受到“黑客”攻击篡改;二是对于同一件档案中的哪些内容部分可以开放难以统一区分,利用中很难操作掌控。所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法律上档案馆数字影像档案信息长期保存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
  4 在技术上数字影像信息难以提供法律认证
  面对数字影像文件时,有人将生成的数字文件输出并签署后,再扫描成数码影像文件归档。但对这种方式的签署我们用很简单的数码编辑方法就可进行仿冒篡改;还有另一种方式“电子签名”虽然管理严密性相对较强,然而仍然存在着相关单位接收后的有效验证涉及全社会的电子签名及验证的标准统一问题,会有很大的难度。可以看出,上述都存在法律有效性问题,这些都恰恰是档案影像数字化开始以来始终伴随,至今无解的对数字影像属性难以在技术上认证其具备法律凭证性的问题焦点。同样,在视频影像领域也遇到过相关问题。
  通过多年长期的试验论证,深入研究分析后笔者认为,电子文档毫无痕迹的随意更改性如同它在使用上的便利性―样,是与生俱来的先天“基因”。只有从档案数字影像的“基因”角度开展机理分析创新研究,方有可能解开数字影像法律凭证性关键内核。
  
  二、对档案信息的影像化趋势理性分析
  
  随着大众社会活动中视觉影像体验加剧,视觉影像冲击带给人们的感性的渲染式的阅读方式逐渐上升到对事物内部更深层面理性深度阅读思量,影像化信息的潜在价值和功用,已经被社会人文科学慢慢发现和认同,可能不仅仅会带来许多思维、观念层面的变化,还使得社会档案价值观念趋向发生深刻变化。
  1 对档案本质属性的挑战
  原始记录性作为档案的本质属性,这种属性前提是对这一原始记录的不可更改性,其记录内容和载体被视为有机结合的原生态不可分离性。数码影像从制作生成到传递存储都是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它易于修改方便复制的固有特征,使得原本最能体现出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和载体之间有机统一的整体特征概念失去意义;通过软件在操作系统上随意调整两者结合便更改了相互间的虚拟排列,现有技术下所作出的修正也不会留存物理痕迹,结果就完成了对档案原始记录的篡改。
  另一方面,数码影像与影像档案之间很难划定一条明显可操作界限,数码影像的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作用如何确定,作为档案是否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这些课题是赋予档案本质属性新的内涵的客观需求。
  2 对档案来源原则的挑战
  档案来源原则包括两个方面:尊重全宗和原始顺序。由于数码影像文件从形成伊始就不再严格对应于其组织、机构而产生,根据需要,人们可以随意复制、修改和重新组合文件的自然顺序。因此,也应根据数码影像文件客观实际变化创新发展新型载体档案“来源原则”。
  3 对档案社会价值观念的挑战
  现实社会场景以及场景中千姿百态的人们所蕴涵的各种意味,显示在视觉影像记录中远不是一段的文字描述所能涵盖的。而生活情景的视觉化影像,不应该“权由”作者去框定、诠释这种含义的丰富多样性,而应该尽可能地客观保留原貌,为阅者保留出多义的解读可能。要知道,视觉影像的解读多义性,正是影像区别于文字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如同我已知我的过去、现在而未知我的未来一样,随着岁月流逝,同一画面将释放出迥异之见;但是,只有影像画面的客观真实性是不变的。在这上面,影像化档案信息更是实时记载了事件的客观真实反映。
  4 对档案保护技术的挑战
  纸质档案保护工作的重点是使档案的纸质载体最大限度保持长久,这是因为其载体与记录信息是不可分离的同一整体。而对数码文件而言,其信息与载体可分离性使文件信息处于被修改状态。因此,数字信息资源条件下档案人的重要责任已不再仅仅是对档案原件的安全、完整负责,更重要的是对网络安全以及数字档案数据库的维护与保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有了包括软、硬件技术在内的多种防范措施;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措施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此外,数码文件信息保护上还面临电脑病毒侵袭危险。因此,如何保护信息不受损害是电子文件保护的重要课题。
  5 对档案人员结构的挑战
  传统档案馆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扮演好新角色,就不再仅仅是充当以往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员,而是能够充分对馆藏的影像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为档案利用者提供高层次的信息服务的档案专业人员。应合理整合人员结构,加快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现代档案信息服务首先要加快培养既精通档案专业工作,又熟知计算机领域知识,同时还掌握标准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影像化趋势下的档案未来展望
  
  1 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使档案信息影像化趋势难以逆转
  我们已处于一个从语言文化主导的一元化时代进入视觉影像文化主导的多元化时代,影像化信息占据了当今主要叙事交流地位和日常话语的空间,搭载着影视互联网的影像化信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影像化档案信息一方面及时地反映出中国当时社会生活的种种变迁,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生活、情感和社会演化的“见证”,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独特的影像化档案形式为数量庞大的受众传承、演绎着中国的传统价值与社会诉求。
  2 坚守档案的“社会记忆保护者”职责
  对记载人类历史、传承人类文明的档案而言,必须坚守“社会记忆保护者”的职责,在没有充分把握保障数码影像文件长久真实性时,不轻言放弃传统载体影像档案阵地,例如各类绘画、胶片电影与胶片照片等。充分有效地利用两种信息的特点实现管理优势互补,有利于我们在这种档案管理的重大变革时期最大限度地把握主动。
  3 深度探究数字化态势下档案影像化发展之路
  信息技术浪潮正在改变着社会活动的运行方式。在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的态势下,档案信息影像化趋势会随着用户日渐增多的需求而向规模化迅速发展。影像化档案信息将是未来档案馆开展“个性化服务”里面的焦点主体信息内容,未来档案利用者从地球任何一处都能通过网络终端查找到所需要的档案信息。能在用户希望的时间和希望的地点,根据用户个人爱好及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信息服务,使用户能够各取所需,这本身就带给各类档案馆一个多年追求、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将是一个使传统档案馆的被动单一服务方式变为主动多元化、多层次服务的未来档案生存发展方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7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