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林 胡 勇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利益结构等出现了快速调整,促使着社会个体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迅速变化,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从当前形势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创新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建设校园文化,优化教育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大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家庭结构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崇尚自由。喜欢冒险,追求挑战,个性独特,对传统和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式有一种不自觉的对抗和叛逆,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心理年龄较实际年龄低,缺乏对待挫折和失败的适应与应变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在个别情况下,甚至会表现为激烈的对抗。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有一般性的理论灌输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和学校优良传统的教育,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逐步接受学校的文化、理念、传统,激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二、占领网络阵地,拓宽教育领域
  
  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直接面向对象、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等特点,对于好奇心强的大学生更具吸引力。因此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方式之一。
  从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寝室里购置了电脑,有些学生还在宿舍楼里将不同寝室的电脑联网。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挥网络教育功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成立各种“工作室”,定期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学者通过教育网站的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举办网络文学作品大赛、网络征文、软件编程大赛、网页制作以及电脑绘画大赛等,融教育于活动之中,寓教于乐。还可建立虚拟的“网上社区”,在网上组织网友“虚拟联欢会”。进行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开展民主评议、交流谈心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在网下组织“网友联谊会”,以及各种学习交流和科技竞赛活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同时,加大对网络的监控力度,规范网络行为,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意识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三、广泛开展活动,增强教育效果
  
  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形式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如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进课堂、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大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而更好地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通过设立形势资料报告库。定期在校园里组织形势报告会,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让在校学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拓宽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途径与形式,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让大学生群体知荣明耻,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组织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针对青年学生喜欢参与性活动和竞争性活动的特点,鼓励学生以勇于创新、敢于创造、善于创业的精神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业余科技发明、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实现社会实践与校内教育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
  
  四、关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最大程度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成效。第一、解决经济困难。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通过对学生的诚信等级进行评定和归档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调动银行贷款积极性。以确保每一个贫困大学生都能通过助学贷款顺利完成学业。创设多种载体。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立志教育,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努力使经济助困和精神助困同时取得良好的效应。第二、解决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校园专场招聘会以及校园就业网将最新就业信息提供给广大毕业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潜力、能力倾向及存在的不足。确立就业定位。依托社会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大市场,建立高校人才市场和就业实践基地,实现高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直接的就业实践基地,缩短学生走向社会的磨合期。第三、解决心理问题。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对存在心理危机倾向和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高危个体进行跟踪关注,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干预。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责任编辑:丁和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0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