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作教学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春秀
摘要:影视写作教学存在高耗低效问题,迫切要求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从分析影视写作教学成效低的原因入手,提出三点改革措施。
关键词:影视写作;习得无助感;强化动机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4-0046-01
在电影制作中,编剧对一部电影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许多电影学习者虽能认识到其重要性,却缺乏足够的实践兴趣和能力创作出好的作品。仔细分析,不外乎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是写作素材缺乏。信息加工理论可以说明写作过程中积累生活素材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将头脑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按剧本的组织规则进行加工,写出剧本是信盘输出的过程。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信息输入这一先决条件,就无法写出理想的剧本。
二是写作技巧不足。强调积累素材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剧本创作方法和技巧的学习。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把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则类似于“技能”,即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传统上我们一直用“知”和“会”来区分这两类知识。
二者的学习过程与条件是不一样的。就程序性知识来说,它需要经过陈述性知识阶段,再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习得该知识。剧作方法和技巧属于程序性知识。教授学习者剧作技能,不能仅限于使其知道某种剧作技巧是什么,而且应使其学会如何运用。为此,必须为其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使其在练笔过程中逐渐掌握该种技能。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习者提高剧作水平。
第一,鼓励学习者多看片,多阅读。电影剧作初学者大多为年轻人,其年龄、经历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深入地走进社会,为积累写作素材面事事亲历。那么生活素材如何积累呢?可以引导鼓励学习者通过看片、阅读等内隐学习方式来丰富思想,提高感悟力。看片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能积累一定的素材,还可以直观地学习一定的剧作技巧,领悟到怎样的剧本能带来视听震撼。阅读的范围不仅限于剧本,可以拓展到所有的文学作品。许多成功的影片就是直接从优秀的小说、涛歌改编来的,比如石挥的《我这一辈子》、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一个和八个》等。学习者学习剧本创作,也可从改编入手。
第二,鼓励学习者多练笔。要掌握剧本写作的方法的技巧,必须多练笔。学习者练笔过程中,教授者要采用正确的指导方法,避免使学习者形成习得无助感。当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就叫做习得无助感。无助感一旦产生,学习者的心理会有很大变化。具体到剧本写作方而,可能会降低其写作动机,甚至出现认知障碍,形成一种认为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心理定势,在进行写作学习时表现出困难,本应学会的东西也难以学会。因此,教授者要运用一定的指导技巧来防止学生形成无助感。一是批语要及时、具体。这是给学习者创造反思的条件,也是与其交流互动的平台。学习者可以借助评语了解自己写作中的得失,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提高写作的能力。二是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教授者对学习者的习作要多表扬、少批评,以强化其练习写作的动机,从而激发起其强烈的剧本写作动机。
第三,鼓励学习者提高理论水平。深入的研究会引发一种因了解而想掌握的心理。多学习一些电影理论,不仅可提高学习者欣赏影片的水平,更主要的是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引导其自觉地创作一些高质量、有内涵的习作。如几本电影《情书》可以运用拉康的镜像说理论来解读,《香草天空》可以运用精神分析学理论来解读。熟知这些理论,在创作中就有可能自觉地运用其来构造自己的剧本,从而达到提高习作水平的效果。
责任编辑:刘 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5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