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e”时代的高中数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政洪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借助电脑和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网络;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4-0078-02
  
  笔者借助电脑、网络,采用“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三垂线定理》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自然整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首先,播放动画情境:在宽为20米的河的对岸边,有一个高为30米的电线杆。若要在河的岸边选择一点M,安装斜拉索,来固定电线杆。问这个点应选在何处,才使所用的斜拉索长最短?(可提供的工具有:渡船,蹬高器,皮尺,平而测角)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利用电脑归纳出如下系列问题:
  ①斜拉索长MB最短时,线段AM是否最短?为什么?
  ②线段MB、AM最短时,它们与河堤所在自。线位置关系怎样?
  ③线段MB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提示:结合地平而考虑)
  ④为了使AM最短,采用哪种工具最佳?
  ⑤你能从这个实际问题中,提炼、归纳出一个数学命题吗?
  
  二、研究挖掘,形成结果
  
  提出问题后,给几分钟时间让各组成员进行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电脑屏幕上显示动画,然后得出数学命题:在平而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而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得出上而命题后,教师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解答进行检验。见下而例题:
  例1在正方体ABCD-A'B'C'D'中,
  ①找出底平而AC的斜线BD、在该平而内的射影;
  ②说明有线AC与BD、的位置关系;
  ③求AC与131)、所成的角.
  在学牛得出答案后,再引导他们研究AC⊥BD与AC⊥BD'的辩证关系。通过电脑逐步进行画演示,突出关键词:“平而”、“射影”、“斜线”及直线a的运动。
  然后由学生看书、小组研究,再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接着引导学生研究属性、挖掘内涵,并显示电子屏幕和动画:
  定理涉及到的几何元素有:①一个平而;②四条直线:平而的垂线、斜线、斜线在平而内的射影、平而内的一条线;③三组垂直关系:a、垂线与平而垂直;b、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斜线在平而内的射影垂直;c、平而内的一条直线与斜线垂直。一因此该定理称为三垂线定理。
  接着,进行思维发散:
  ①定理中去掉”而内“这一条件,行不行?
  ②条件与结论交换位置,行不行?从而得出三垂线定理逆定理。
  ③指出三垂线定理与逆定理的本质,即空间两直线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需通过一个平面作为中介。一总结定理的意义及应用范围。
  
  三、解决问题,总结方法
  
  理论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得出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的月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它的应用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总结了定理的意义及应用范围后,我就给出下而问题,分组让学生去解答。
  例2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BC⊥AD,问:点A在底而BCD上的射影是△BCD的什么心?并证明你的结论。
  在学生完成解答后,让他们互动、开展小组竞赛,交流解题思路方法,这里特别要重视入门思路的启导。然后通过全班学生的参与、合作,归纳总结出如下思路:运用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证明“a⊥b”的一般程序是“垂-射-证”,即是“垂”―找出平面及平面的垂线;“射”―找斜线的射影;“证”一运用定理证明a⊥b。
  运用网络不仅方便教学,还可方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课余时间,可通过校园网进行查漏补缺、复习巩固,及时将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发送到老师的邮箱里。老师可在家里解答问题或向学生提出学习、研究建议,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仅如此,运用网络还可方便开展学习、研究交流和竞赛,激励学习、创新热情,形成合作竞争”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刘 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5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