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公共文化服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宁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形成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当前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受到重视,但依然存在供给主体单一,供给与需求脱节,供给内容多元化、丰富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强。本文以博物馆为例,探讨文化政策的赋权性、交互性、均衡性、综合性导向,并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整合新的发展模式,探索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路径。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政策;博物馆
  当前,人类社会日益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发展的基石,文化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工具,更是形成这些目标的基础。公共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范畴,在精神品质上具有整体性、公益性、公开性等特征,它培养人们的公共观念、群体意识以及社会归属感,以群体性、共享性的设施及活动为基础,发展公民参与、资源共享的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满足公民基本文化权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公民的公共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与变化,需以文化政策为引导,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构筑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加快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为全体国民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创造更多的文化福利条件,在文化价值维度提高这一社会进程中的公众幸福指数。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公共文化服务还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即现实条件下的“资源有限”政府还不能超越责任承诺迎合和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无限性”文化需要。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不能做到,正如克劳斯・墨菲所说:“现在,与这种情况相反,福利国家不再被认为是解决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政治问题的有效答案了。不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对福利国家的制度安排做出了极度渲染和极为根本的否定评价”。因此,无论是从政府理性的角度还是从公民理性的角度考虑。公共文化服务“合法性限度”即基本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都是国家文化生活建构和社会文化秩序有序化的必然导向。任何所谓“最大限度”或者“无限性”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所导致的“文化泛滥”,都等于是文化的“大跃进”。因此,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的范围和限度边界一定要定位于政府财力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考虑到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相对滞后的现实,“公共文化服务年投入的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公共文化服务的几个难题:
  一是现在网络传播方式与传统方式融合的问题。这种融合不是简单把原来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直接搬到网络服务当中来,而是带来服务的理念、服务的手段,也包括内容、业务流程方面的变革。这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当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是公共文化队伍素质的问题。年龄偏大,观点上落后,知识结构比较陈旧,这样就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的要求。以上问题在基层、中西部地区是比较突出的。下一步要有一些新的思路。比如对存量的公共文化队伍怎么办,可以考虑培训,想办法优化。对于增量的部分一定要有严格的准入标准,掌握现代新技术。另外也可以考虑把我们文化资源队伍扩大,包括一些村民,还包括一些大学生。
  三是网络文化资源整合的问题。目前网络文化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公共服务机构,里面包括文化系统,也包括其他系统,比如教育、科技。下一步一个是政府内部的资源要整合,另外企业,包括公共部门,包括社会组织,他们的文化资源怎么能够整合到我们整个大的平台里面,共建、共享,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思路。当然这里面也涉及到政府怎样发挥作用,怎么样建立一个好的平台,能够让企业、社会组织、公共组织有手段发挥他们的社会责任。
  公共文化服务要与时俱进,不断实施项目创新、服务创新,注重提升文化的品质和实效,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公共文化需求。十八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发挥文化领引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们将深刻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际,认真总结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活动的工作经验,在以往所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提高活动的社会效益,为实现美好、和谐繁荣昌盛的明天而奋斗。
  目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定会伴随着新型农业的开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必然出现多元文化的大碰撞。这就迫切需要先进文化发挥导向作用,以共同的理想,把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利益要求、不同社会心理的人群连结和整合起来,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社会协调力,并使全体农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求文化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进一步繁荣活跃文化市场,使得能够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广泛进入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拘一格地培养一批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艺专门人才,留住一批既熟悉艺术规律又懂得市场运作的文化管理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文化,文化之花就像春天的小草,呈现出勃勃生机,社会文化建设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综上所述,农村文化建设由于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积累了许多问题。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必须时时抓、层层抓的工作,只有上下领导齐努力,各级干部一起干,才能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开辟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云峰.《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2]王晓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3]曹爱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制度变迁与协同》.《天府新论》2009年第4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372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