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首先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然后运用BP神经网络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就业;预测;BP算法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4013902
  1引言
  1998年以来,教育部门实行扩招,使得继续深造的大学生人数增加,这一方面为国家政府部门及企业输送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就业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不够,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以及人才的过剩。从2003年起,扩招后的毕业生逐步进入就业市场。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一方面,国家出台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另一方面,学校、院系积极开设就业指导课,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大学生也更加主动搜集就业信息,积极开展自我推销;然后,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和年底就业率却在逐年下滑,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这一问题能否有效解决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学校办学、学生家庭的关键因素。这篇文章基于真实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了解原因,进而分析对策。
  2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转变,大学毕业人数逐年成倍增长,然后市场机制不健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设计尚不能满足就业需要,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学生就业观念没有彻底转变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客观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关于大学生毕业生的主观因素;二是关于社会原因的客观因素。
  2.1影响就业的主观因素分析
  第一,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是造成就业失败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大学生都被国人冠以“社会精英”、“天之骄子”的称号,这些大众意识使一些毕业生过于看重第一份职业,或是对薪资的要求过高,导致不能与用人单位达成聘用协议。第二,大学生在校园中学习到的知识有限,能够在社会实践中直接运用的更是微乎其微。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也是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就业的一个原因,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后很短一段时间内由于不能适应工作环境而步入失业大军。第三,部分毕业生由于家庭环境优越的原因,自愿失业,毕业后不愿工作依靠家庭维持自身的生活。第四,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放弃暂时的就业选择继续读研或是出国深造。
  2.2影响就业的客观因素分析
  对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客观因素主要是:一是学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只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来设置专业,以致专业与社会脱节,大规模的扩招也致使部分高校硬件设施的投入、软件设施及师资力量的配备跟不上扩招的步伐。二是缺少必要的就业指导,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对学生培训的时间短、层次低、针对性不强。三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就业信息量不全、时间滞后、地域性强等因素,还不能满足毕业生对就业信息遴选的需求。四是经济环境因素导致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岗位减少,受2009年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需求会有明显下降。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更加突出。
  3研究方法及步骤
  收集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运用MATLAB 2007B软件进行大学毕业生就业趋势预测。
  3.1BP算法基本介绍
  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是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减少到可接受的程度,或进行到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为止。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含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BP算法实现步骤分为以下六部分:(1)初始化;(2)输入训练样本对,计算各层输出;(3)计算网络输出误差;(4)计算各层误差信号;(5)调整各层权值;(6)检查网络总误差是否达到精度要求。满足精度要求,则训练结束;不满足,则返回步骤2。
  3.2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3.2.1数据收集阶段
  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及相关的互联网信息整理出实验数据,数据包括1998年至2009年各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全国人口总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共12组数据。其中8组作为正常的训练数据,2组的变量数据,2组为测试数据。大学应届毕业生、全国人口总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输入数据,相对应的这三个数据为一组值,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输出数据。
  3.2.2数据处理阶段
  对数据进行处理:来源不同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方面是因为统计的口径不同,一方面是因为统计的时间分界点不同,部分数据需要一定的估计及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如表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98年至2009年之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处于迅速下降的状态,在2001年至2006年之间,数据虽然有所波动,但是总体上变化不大,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2006年至2009年,大学生就业率又出现下降的形式。从总体看来1998―2009年间,我国的整体就业率趋势是下降的。从1998年开始到2003年,就业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1998年和1999年,就业率大幅度下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1998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影响,二是从1998年开始教育部门开始扩招,使得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大幅增加。而从2003年开始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扩大和大学生招生规模的趋于稳定,就业率开始有所回升。2008年的就业率又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514436.htm